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如何進行幼兒挫折教育

時間:2022-09-24 08:25:08 教育 我要投稿

如何進行幼兒挫折教育

  現今的孩子大都是在萬千寵愛中長大的,任性、脆弱、自我,依賴性強,獨立性差。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fā)展,孩子們的生活條件更加優(yōu)越了,這些"蜜罐罐"里長大的孩子們在享受優(yōu)越生活條件的同時,如果不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可能會缺乏某些對他們終生發(fā)展都具有極重要意義的心理素質。今天,小編為您來說一說幼兒挫折教育的方法!

如何進行幼兒挫折教育

  如何進行幼兒挫折教育 篇1

  一、引導幼兒正確認識挫折

  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各種活動時,尤其是在幼兒面臨困難時,應該讓他們直觀地了解事物發(fā)展的過程,從反復體驗中逐步認識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從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困難,成功的喜悅恰恰來自于問題的解決。

  幼兒在接觸外界事物、學習知識時,的確離不開成人的幫助,但如果這種幫助變成了代替,久而久之,幼兒就會缺乏克服困難的心理體驗,一旦因為遇到挫折而達不到預期目標時,就會產生畏難、懶惰的情緒,造成學習障礙。

  因此,幼兒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幼兒學習的依賴性,要讓幼兒在各種學習活動中自己感受困難,并為克服困難做出自己的努力。

  例如,當幼兒摔倒后,應讓他自己爬起來,成人不要大驚小怪地趕緊去扶,否則,幼兒很容易形成"摔倒就等人扶"的依賴心理。只有讓幼兒在克服困難中感受挫折,認識挫折,才能培養(yǎng)出他們不怕挫折、敢于面對挫折的能力。

  二、利用和創(chuàng)設困難情景,提高幼兒挫折承受力

  在幼兒的生活、學習活動中,成人可以隨機利用現實情景,或模擬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難題,讓幼兒開動腦筋,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經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完成任務。

  例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較差,有的孩子新買的鞋不會系鞋帶,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讓老師幫忙。但是,為了培養(yǎng)他們的自理能力,我只幫他系一次,并讓他看著我是怎樣系的,第二次我就不再幫忙,而是讓幼兒自己動手,如果幼兒的確有困難就再指導一下。

  幼兒在經歷了由不會到會,由別人幫助到自己干的過程后,心理上會得到一種滿足,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自理能力。成人還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

  如:把幼兒喜愛的玩具藏起來讓幼兒尋找,讓幼兒到黑暗的地方取東西等。但是,在創(chuàng)設和利用困難情景的時候,要注意幾個問題:

  1、必須注意適度和適量。設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幼兒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強,應該循序漸進,逐步增加難度;同時,幼兒一次面臨的難題不能太多,否則,過度的挫折會損傷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使其產生嚴重的受挫感,從而失去探索的信心。

  2、在孩子遇到困難而退縮時,要鼓勵孩子,在孩子作出努力并取得成績時,要及時肯定,讓孩子體驗成功,從而更有信心去面對新的困難。

  3、對陷入嚴重挫折情景的幼兒,要及時進行疏導,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產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應,在必要時可幫助孩子一步步實現目標。

  三、利用榜樣作用教育,增強幼兒的抗挫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講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長并獲得成功的事例,讓孩子以這些名人做榜樣,不畏挫折;要注意父母和老師的榜樣作用,在幼兒眼中,父母和老師非常高大,無所不能,他們對待挫折的態(tài)度和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態(tài)度和行為;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師",教師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為樹立榜樣,增強幼兒抗挫折能力。

  例如:有些幼兒不敢走平衡木,老師在旁邊鼓勵說?別怕,你行!"或者說:"你像某某小朋友一樣勇敢,老師相信你!"在榜樣的影響下,幼兒會樹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難。當戰(zhàn)勝困難后,老師的"你真行"就會變成幼兒心理上的'"我真行"。

  四、多鼓勵,改變幼兒的受挫意識

  幼兒只有不斷得到鼓勵,才能在困難面前淡化和改變受挫意識,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要多鼓勵幼兒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旦進步,要立即予以表揚,強化其行為,并隨時表現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態(tài)。成人的鼓勵和肯定既能使幼兒的受挫意識得以改變,又能提高他們繼續(xù)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是家長、老師共同努力的長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能對幼兒提出過高要求,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進行培養(yǎng),否則,幼兒在壓力面前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經;\罩在這種挫折感中,會損害他們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傊,在幼兒發(fā)展的過程中,沒有挫折不行,挫折過多、過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確引導,使幼兒能正視并戰(zhàn)勝挫折,健康發(fā)展。

  如何進行幼兒挫折教育 篇2

  摘要:幼兒園要有的放矢的實施挫折教育,根據年齡選擇合適的教育。在尊重的基礎上,注重因材施教,尋找合理滿足挫折教育的支撐點。培養(yǎng)幼兒堅強的意志,積極的樂觀的態(tài)度和敢于嘗試的精神。

  關鍵詞:挫折教育;榜樣;困難;鼓勵;贊揚

  人生恰如一次遠征,挫折將永遠伴我們而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既會有愉快的創(chuàng)造,又會遇到各種挫折。挫折是人的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著名心理學家馮斯洛說過:“挫折并不是壞事,關鍵是人對挫折的態(tài)度。”

  挫折教育,是以科學的教育為指導,根據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利用和創(chuàng)建一些環(huán)境,有針對性地制造一些難題,啟發(fā)和引導幼兒動腦、動手去解決問題,培養(yǎng)他們樂于嘗試的信心、勇于克服困難的膽量

  引導他們逐步擺脫依賴,增強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直觀了解事物發(fā)展的過程,在反復的體驗中認識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從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好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困難,成功的喜悅恰恰來自問題的解決,從而產生穩(wěn)定的心態(tài)。

  作為3~6歲的幼兒群體,他們的社會交往需求正處于一個爆發(fā)期、高漲期,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迫切希望對外界事物的認識并與同伴之間的交往、交流。在這期間幼兒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特別是在游戲中。

  由于經驗不足,更容易遇到挫折。大腦的不斷豐富,對社會的認識,對周圍的認識,游戲角色的增加,同伴交往次數的增加,那么隨之而來遇到的困難、挫折也會不斷的增加。拒絕挫折就等于拒絕成功。

  一、幼兒正確認識挫折及心理培養(yǎng)

  教師與幼兒在進行教育活動及自由等各種活動時,遇到困難尤其是面臨困難時,讓幼兒直觀認識事物,讓幼兒知道挫折困難并不可怕,關鍵是我們的心態(tài)。

  幼兒的心理培養(yǎng)是幼兒教育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直接影響幼兒的整個發(fā)展。從小培養(yǎng)幼兒對心理和生理困擾的認識和忍受能力,能提高幼兒克服困難的能力和自信心。

  幼兒的年齡決定了他們自制力較弱,為提高幼兒的自制力,教師在教學中可創(chuàng)設一種沒有批評、沒有指責,幼兒的各種想法、做法都能受到重視、尊重和贊揚的環(huán)境,這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自制力。

  同時,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為了尋求奧秘,獲得成功,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克制一些因困擾而產生的不良情緒及行為等,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增強孩子的自制力。

  二、樹立榜樣,增強信心

  幼兒期是愛模仿,愛表現的時期,所以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對幼兒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性,生動活潑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動幼兒。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教材中有關不怕困難、戰(zhàn)勝挫折的內容,讓幼兒身臨其境或者角色互換切實體會失敗及困難,增強其心里免疫力。

  在平時活動中,可以有機的給幼兒講述一些名人名事,借機向幼兒講述他們的成功事例,同時,孩子也是孩子們的榜樣。在我工作中遇到過這樣一件事情:有一天,浩浩媽媽送他來上幼兒園,他在門口不肯進來,詢問后才知道,老師讓他昨天畫《我想飛》的主題畫他沒畫出來,所以今天不肯上幼兒園。在后來的活動中,他撅著嘴不肯動筆

  老師鼓勵他自己學著想想畫畫,在老師的引導和鼓勵下,他終于完成了一幅畫,開心的笑了。老師特意對浩浩進行了表揚,同時其他小朋友也對他進行了表揚和肯定。浩浩的臉上更是笑的燦爛了。

  下午離園的時候,他高興的跟媽媽說“老師和小朋友都表揚我畫畫棒,我明天還要上幼兒園,還要講故事和唱歌跳舞呢!崩蠋熅徒璐藱C會對跟浩浩有類似情況的娜娜也進行了鼓勵,結果第二天娜娜就交給老師一幅顏色特別鮮艷漂亮的《我想飛》……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來教育孩子,樹立榜樣。

  三、創(chuàng)設情景“制造困難”

  在日常學習活動中,努力創(chuàng)設一些情景,為幼兒“制造困難”,在游戲活動中容易讓幼兒接受和掌握戰(zhàn)勝挫折的方法。如故事表演“天冷我不怕”,體育游戲“勇敢的小螞蟻”、“我最棒”,音樂游戲活動“小小男子漢”“戰(zhàn)勝大灰狼”等活動,充分使幼兒親身經歷一些有困難的情境,在情境磨煉中提高幼兒的挫折能力

  使幼兒真實感受到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困難,關鍵是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告訴幼兒,困難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自信,那任何事都不會成功。當然在創(chuàng)造困難的同時,應注意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其心理發(fā)展特點

  同時困難的情景要適宜、適度和適量,多對幼兒運用鼓勵性的語言,給其加油和信心;若陷入嚴重挫折情境中,老師應及時幫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出失敗之處防止孩子因此而產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應。如果幼兒在克服困難時幾經嘗試都失敗告終,那么老師應當給予具體的幫助。

  四、鼓勵、贊揚、改變幼兒的受挫意識

  自信心是一種強大的內部動力,是人們自己相信自己,追求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積極表現的心理傾向,是人類健康的核心!自信心堅信自己的力量,即使遇到困難挫折的阻撓,也堅信自己,勇往直前,直至實現自己的理想。

  幼兒只有不斷的得到鼓勵,才能在困難面前淡化和改變受挫意識,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在進行挫折教育時,家長和教師要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整理書包,自己系鞋帶

  幫家長掃地擦等等一系列幼兒有能力自己做到的事情,都要讓幼兒自己去嘗試,自己獨立去做。當然在幼兒完成之后,哪怕是幼兒只有一丁點的進步或者做的真的不盡人意

  那么家長或者教師也要給予幼兒肯定和認可,“寶寶你真棒”、“你做的真漂亮”等等。鼓勵性語言會讓幼兒認為自己真的會做好,真的是最棒的。

  在幼兒發(fā)展的過程中,沒有挫折不行,挫折太多、過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確引導,使幼兒能正視并戰(zhàn)勝挫折,健康發(fā)展。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要遵循兒童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教育規(guī)律,不要刻意追求,要順其自然。

  應該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識地進行,堅持不懈地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持之以恒,要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認識挫折,學會克服挫折的、戰(zhàn)勝挫折的本領。在挫折中學會堅強,生活中才會微笑。

  如何進行幼兒挫折教育 篇3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把技能與智力的訓練和提高當做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卻忽視了孩子的人格與身心素質培養(yǎng)這一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淺談幼兒挫折教育。須知道,家庭對孩童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終身的,家庭教育的取向將直接影響孩子日后發(fā)展的潛力。在當今紛繁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如何讓孩子適應社會,從小就學會正確面對各種壓力與挫折,是家長們面對的一個新課題。

  現在的孩子大多養(yǎng)尊處優(yōu)很難面對困境,其自理能力、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比較差。一些自認為懂得挫折教育的父母認為,挫折教育就是批評、罰站、不給吃飯,與孩子對著干,讓孩子服輸等。有的父母認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因為家庭溺愛造成的,所以只要讓他們吃點苦就能解決問題。其實這種強行措施不僅很難生效,往往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挫折,是每一個人成長過程中不可逃避的事。一個人對抗挫折的能力,與年齡的增長有一定的關系,但更重要的是他曾經應對挫折的經歷。遇小挫而勝之,可以為受挫者留下寶貴的經驗,增強其應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經常應對小挫折的人,往往能在大挫折面前堅韌不拔,而那些毫無挫折經歷的人,一次大的挫折就可能使其一蹶不振。

  挫折教育應該是抗挫折教育:使孩子有勇氣敢于面對困難,有機智應付困境和有能力解決難題。挫折教育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進行有效教育,決不是苛刻的批評,大聲的漫罵和嚴厲的責打或者與孩子對著干。

  幼兒期是孩子個性形成的關鍵期,家長作為孩子的首任教師,在幼兒個性形成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意識地讓他們受點“苦和累”,經歷點挫折,正是愛孩子的表現。俗語說得好,“自古英雄多磨難”,岳母刺字勵子,孟母斷織訓子,歷史佳話不勝枚舉?梢,讓孩子品嘗一點生活的.磨難,懂得人生道路的坎坷,學會從小小挫折中不斷地汲取有益的教訓,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可以培養(yǎng)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yǎng)他們應對困難的勇氣。

  一、根據實際情況,正確引導

  生活中的挫折無處不在,可以說,挫折伴隨孩子成長的每一步。當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挫折時,家長應教育孩子克服畏難思想和依賴心理,鼓勵孩子獨立面對困難。比如說,孩子走路摔了摔跤,有的家長往往趕緊跑過去把孩子扶起來,還哄孩子說:“這路真不好走,讓寶寶絆一跤,來,讓我們打它。”這樣做的結果是使孩子把摔跤歸于外因,不敢正確地面對“摔跤”這一小小挫折。孩子生病時,有的家長總是哄孩子說,打針一點兒都不疼,事后孩子覺得受了騙,下次就會拒絕打針了。我認為,正確的方法是向孩子解釋產生挫折的原因,并幫助他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讓他“吃一塹,長一智”。同時,也要把未經歷之事的真實情況告訴他,讓他在心理上有所準備。每遇到上述情況,作為家長要告訴孩子:“走路眼睛要看著路面,才不會被絆倒。”“打針有一點兒疼,吃藥有一點兒苦,但打了針、吃了藥,病就會好了!蔽蚁牒⒆釉谒枷肷嫌辛诉@種準備后,就不會因為摔跤而大哭不起,也不會因為吃藥、打針而犯難。這樣的教育機會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對于一些在經濟上有一些吃力的家庭,每當孩子看到別人買了好吃好玩的東西而心動時,我認為家長應以適當的方式把家中的困難告訴給孩子,讓孩子也品嘗一點家庭生活的憂愁,讓他們逐漸認識生活中也會有各種各樣的不如意,并非事事都一帆風順,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幼兒教育《淺談幼兒挫折教育》。做為家長不要不切實際地滿足孩子們提出的各種要求,那樣會增加孩子的依賴性,不懂得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在孩子正視現實的同時,家長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看待學習和生活中的不如意。孩子考試沒考好,家長應和孩子一起查找原因,保證孩子在下一次遇到同樣問題時不會再出錯。學習中有了一點進步時,做為父母更要及時給予肯定性評價,以增強他們的自信。生活在“優(yōu)化”環(huán)境中的孩子仿佛溫室中的秧苗,極少經歷風吹雨打,但最終他們都要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并在其中一步步成長。家長應創(chuàng)造適當的環(huán)境和條件,讓孩子接觸自然和社會,讓他們經受風霜雨雪和各種困難的考驗,讓孩子在實踐中接受挫折教育。

  二、親身經歷,戰(zhàn)勝挫折

  生活在優(yōu)裕環(huán)境中的孩子仿佛溫室中的花朵,極少經歷風吹雨打,但最終他們都要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并在其中一步步成長。家長應創(chuàng)造適當的環(huán)境和條件,讓孩子接觸自然和社會,讓他們經受風霜雨雪和各種困難的考驗,讓孩子在實踐中接受挫折教育。家長在提供鍛煉機會的同時要注意適度適量,不要因困難太大而使孩子喪失信心。無論孩子做事成與敗,都要給予正確評價,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錯在哪兒,怎樣改正,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從容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挫折。一位美國兒童心理衛(wèi)生專家說:“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后會因不適應激烈競爭和復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近年來,一種旨在提高孩子對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己在發(fā)達國家興起。這種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孩子一種內在的自信和樂觀。

  三、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孩子在幼兒期最喜歡、也最擅長模仿,也最容易接受暗示。在挫折教育方面,家長的身教重于言傳。有的家長在對待子女教育問題上自己特別沉不住氣。孩子有點事,家長比孩子還焦慮不安。家長的消極言行不知不覺影響著孩子,使孩子遇到點什么事就不知所措,這是家長自身言行暗示的結果。

  作為家長,要冷靜、客觀、積極地對待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即便遇到大的麻煩和困難,也不要輕易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消極喪氣的樣子。家長的冷靜、寬慰的語言給了孩子以信心,使孩子自然而然地學會坦然對待挫折。在幼兒眼里,父母和老師非常高大,無所不能,成人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態(tài)度,對幼兒的影響甚大。因此,成人碰到困難和挫折時,一定要冷靜、勇敢。在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上,也可有意培養(yǎng)幼兒的勇敢精神,如有的家長在家務勞動中,有意識地讓孩子幫著一起做,在處理某些家庭問題時讓孩子參與討論,通過父母對待挫折的態(tài)度、反應、行為等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

  抓住同伴的良好行為,利用榜樣的力量,也是增強幼兒抗御挫折能力的一種是好方法。例如,幼兒登山怕摔時,家長在旁邊鼓勵說:“別怕,你行的。再說,摔一跤有什么,看,別的小朋友都爬上去了!被虍斢變河行┖ε聲r,對他說:“你真像××一樣勇敢!边@樣,在榜樣的影響下,幼兒就會樹立信心,努力地去克服困難,在他們一次次戰(zhàn)勝困難后,便增添了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這時家長的“你真行”,也就變成了幼兒心理上的“我真行”。

  四、要多為孩子創(chuàng)設與同伴交往的機會

  與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兒發(fā)現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從而更好地認識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體中,幼兒往往會經歷一些挫折,如觀點不一致,屈從與被領導的地位等,這樣他必然要在不斷的磨練中學會如何友好相處,如何合作,從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這種磨練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耐挫力。另一方面,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指導,也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挫折,能使人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學會分析和處理問題,真正地“長大”。而如今的孩子對“挫折”二字大都比較陌生,許多為父母、為師長者,只重視讓孩子吃好玩好學習好,對人格健全、心理成熟則關心很少,舍不得讓孩子受一點挫折,“脆弱”成了許多孩子的“致命傷”,一旦遭遇某種壓力,容易鉆牛角尖,做出偏激之事。

  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時也很無奈。做父母、當老師,不能庇佑孩子一輩子。所以無論是學校、家庭,老師、家長要有意識地對孩子加強挫折教育,增強心理承受力,讓他們身心俱健,全面發(fā)展。西方教育界人士說,“挫折教育”說白了就是使孩子不僅能從別人或外界的給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從內心深處激發(fā)出一種自找幸福的本能。這樣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處之,永遠樂觀!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以此文與所有關注幼兒心理健康的家長與朋友們共勉。

  如何進行幼兒挫折教育 篇4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既會有愉快的創(chuàng)造,又會遇到各種挫折,即所謂“碰釘子”。心理學上認為它是“當個人從事有目的的活動受到障礙或干擾時所表現的情緒狀態(tài)”,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生活內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這樣:成果未成,先嘗苦果;壯志未酬,先遭失敗。拒絕挫折,就等于拒絕成功,如果在幼年時期受到積極的挫折教育,就會理順受挫折的情緒,給自己開拓出可以容納自己奮進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時期缺乏積極的挫折教育,長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無名等挫折時,就會爆發(fā)“人生危機”

  現在,不少獨生子女的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衣、食、住等,而忽視了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勞和向困難挑戰(zhàn)精神,而這些“精神上的東西”,正是適應社會高速發(fā)展,培養(yǎng)跨世紀人才所必須的,也是孩子心理發(fā)展所需要的;因此我們要重視挫折教育。

 。ㄒ唬、真實感知細致引導, 鍛煉孩子耐挫的個性

  1.孩子對挫折正確的認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關鍵,是我們進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兒年齡小,對事物的認識是具體形象的。我們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時,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經歷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視作品,或者是家長、教師的親身經歷,甚至包括身邊的小朋友經過失敗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兒通過這些真實可感的事實直觀了解事物發(fā)展的過程,真實感知挫折,認識到生活有順有逆、有苦有樂,從而對挫折有初步的認識,只有讓幼兒在克服困難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確理解挫折,才能培養(yǎng)他們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主動接受新事物,承認并敢于面對挫折的信心。

  2. 幼兒挫折教育其次要破除幼兒的依賴性。作為教育者應該給孩子面對現實的機會,讓他們意識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的。如有一次,班里要玩球結果不夠,我請了一向比較膽小的妞妞去其它班借借看,她當時就顯得有些膽怯但還是去了。我用雙眼余光瞥著小家伙只見她徑直往隔壁班走去,快走到門口時,妞妞終于忍不住回過頭來搜尋我。眼看著她幾乎就要退縮了,我故意別過頭去,假裝沒有看見。徐老師滿面笑容地招呼著妞妞,她猶豫了片刻,終于鼓起勇氣說了要借皮球。當拿著自己借來的皮球給我時,她呵呵呵地笑了,沒想到平時與人說話都不敢今天還幫老師做了事。我輕輕拍拍妞妞的頭,隨后又向她豎起大拇指,將她大大地夸獎了一番。無論是快樂、失望,還是痛苦,都要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去經歷。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會做錯事、說錯話,那不要緊,我們要告訴他們,人在小時候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學家小時候也常犯錯誤,他們也會遭遇失敗、挫折,如愛迪生、愛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難、失敗的時候要自己想辦法解決。這樣才能使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未來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去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的變遷。

 。ǘ、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機會,利用一些困難情境訓練幼兒。

  幼兒的活動范圍有限,許多挫折是現實生活中不常遇到的.。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進行挫折教育的同時,還要注意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些情景和機會,讓幼兒得到各方面的鍛煉。為了提高幼兒對挫折承受能力,我們可設置難度不等的情境,讓幼兒逐步經受磨練,有目的地去培養(yǎng)幼兒的耐挫力。比如說遠足、勞動、競賽、批評、延遲滿足等活動和手段,可以鍛煉幼兒的意志,增強他們對惡劣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以及對待失敗、打擊的能力。

  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最喜歡的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容易讓幼兒接受和掌握戰(zhàn)勝挫折的方法。在游戲時可設置一些人為的障礙,讓幼兒自己解決……如讓幼兒到暗房子里去取東西;和小朋友鬧矛盾怎么辦;戶外游戲時引導幼兒走“獨木橋”爬障礙物,在角色游戲中可安排幼兒分別扮演人際關系沖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讓他們體會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導他們分析產生沖突的原因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創(chuàng)設一些挫折情境,如:把幼兒喜愛的玩具藏起來,鼓勵他們自己去尋找等等;

 。ㄈ淞駱釉鰪娦判,樹立孩子必勝的信念

  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性,生動活潑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動幼兒。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來教育孩子,樹立榜樣。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幼兒摔傷,擦傷等情況。這時,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平靜地對幼兒說:“沒關系,老師和你一起到保健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點就行了!被蛘哒f:“沒關系,很快就會好的!崩蠋熯@樣的行為給幼兒很好的暗示,使幼兒自然而然地學會怎樣坦然地對待挫折,怎樣勇敢地面對未來。

  另外,教師和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動為孩子樹立榜樣,教育孩子勇于面對困難,面對挑戰(zhàn)。游戲走“獨木橋”時丁丁會說:“老師我怕,我不走”。這時我說“別怕,你可以的,你看能走過去,你也一樣能做好!被蛘哒f“我相信你會跟張鑫一樣勇敢的!边@樣在榜樣的力量下,孩子會變得的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勇敢,增添了戰(zhàn)勝困難的自信。這時,我的一句“你真行”就會變成孩子的“我真行”。

 。ㄋ模橛變簞(chuàng)設與同伴交往的機會

  與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兒發(fā)現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從而更好地認識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體中,幼兒往往會經歷一些挫折,如觀點不一致,屈從于被領導的地位等,這樣他必然要在不斷的磨練中學會如何友好相處,如何合作,從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這種磨練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耐挫力。另外,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指導,也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總之,教會幼兒面對挫折,戰(zhàn)勝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能成,關鍵是順其自然,順應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幼兒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幼兒能獨立完成的一定使其獨立完成,使其持之以恒。任何放縱和遷就的行為都會造成幼兒的依賴思想,要讓幼兒在體驗中認識挫折學會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的本領。

 。ㄎ澹盐者m度,挫折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孩子在遇到困難和失敗時,往往會產生消極情緒,表現出畏縮、退卻、逃避等行為,因此,作為我們就應該在平時有意識的設計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跳一跳就夠得到的任務,讓孩子去完成。在孩子遇到困難退卻、逃避的時候可以有一些批評,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是因為不忍心、舍不得孩子受委屈,就不愿意對孩子的行為作出正確的評價。當然,在孩子承受挫折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給孩子適當的鼓勵,給他們面對挫折的勇氣。

  幼兒個體素質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給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人為地設置陷阱,使孩子在壓力面前產生強烈的挫折感。如果孩子經常遭受這樣的挫折,孩子就會產生“無能”的感覺,感到事事失敗而喪失自信心。在實施挫折教育時,一定要把握好“度”,注意孩子在發(fā)展過程中,沒有挫折不行,挫折過多過大也不行。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導孩子正視挫折,在遭受挫折時保持心理平衡,想辦法戰(zhàn)勝挫折,使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

  如何進行幼兒挫折教育 篇5

  現在的孩子都生活在家長的氧氣里,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家長怕孩子受傷害,什么事情都是取而代之,連孩子處理問題能力的權利都給剝奪了,因此許多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就會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這樣的孩子缺乏自信心,不會很好的解決問題,不會很好的自我調節(jié),而另一種,孩子家長的賞識教育讓孩子沒有承受挫折的機會,更沒有承受挫折的思想準備,孩子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家長還是依舊這樣,孩子也不會很好的自我調節(jié),遇到的問題往往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只有哭或是發(fā)脾氣了,他知道這樣家長就會來幫助他,這樣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的。當然賞識、激勵教育是很好的,但是一味的夸大孩子的優(yōu)點忽略了孩子的缺點,久而久之容易導致孩子承受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就會變得極差。和小朋友相處遇到困難問題時還會出現偏激的舉動,他不知道怎樣能很好的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因此孩子在小班的時候賞識、激勵的教育可以偏多,但是到了中班和大班孩子就要接受適當的'挫折教育這是很必要的,只有這樣孩子在慢慢承受挫折的過程中,才可以懂得如何面對挫折、失敗、困難,從而很好的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漸漸學會自我調節(jié),具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們才會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困難,挑戰(zhàn)困難擁有一種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因此擁有良好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有利于孩子形成活潑、開朗、自信、進取等良好的心理品質,減少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從而獲得身心健康、和諧的發(fā)展,對于他們將來的適應社會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自我調節(jié)能力不是長大后突然學會的,而是人生在經歷種種困難、危險、挫折、失敗的進程中慢慢形成的,因此在幼兒階段我們應該有意識的通過引導教育使幼兒逐漸學會在遇到困難失敗時怎樣有效的自我調節(jié)。

  回顧中班的點點,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極大的提高,進入大班以來家長更是為了增強孩子的能力給孩子開了許多的小課舞蹈、美術、音樂、蒙氏數學、古箏……了孩子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培養(yǎng),在我們班能力強的孩子不敢展示自己,因為沒有自信心,能力強的孩子聽不得一句批評因為從來都是賞識教育從來沒有經歷過挫折,這些孩子因為沒有很好自我調節(jié)能力不能很好的適應班級生活,到了大班這個重要的年齡階段,我們班針對這一現象,從自信心的培養(yǎng)和耐挫教育兩方面入手,幫助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孩子你準備好了嗎?

  如何進行幼兒挫折教育 篇6

  【摘 要】雄鷹之所以能張弛翱翔并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后天的迎風而上。現在我們所面對的孩子幾乎都是獨生子女的獨生子女,因此他們的成長非常安逸,而這種過度的安逸卻無形之中剝奪了學生經歷挫折、挑戰(zhàn)挫折的經歷,而一旦脫離家庭的溫室,他們將無法正視挫折、挑戰(zhàn)挫折、戰(zhàn)勝挫折,甚至被挫折打敗。

  【關鍵詞】挫折;基礎;幼兒;情景;榜樣

  “養(yǎng)尊處優(yōu)”,這個成語可以完美地展現當代幼兒的特點。目前,大多家庭都只生一個子女,因而對孩子寵愛有加,他們從小都習慣了養(yǎng)尊處優(yōu),因而受不了一丁點挫折。因此,一旦孩子遇到挫折,他們便不知所措。當然,當孩子受到挫折時,無論是父母還是教師,都走進了一些誤區(qū),具體表現為:以批評為主,讓孩子服輸;運用一些不利于孩子發(fā)展的體罰形式;毫無目的的讓孩子吃苦等。其實,這些方法對于年齡尚小的幼兒并不奏效。挫折教育需要教師的指導與啟發(fā);挫折教育要從意識出發(fā),注重后天培養(yǎng);挫折教育要注重方法,并結合幼兒的心理承受能力展開等。

  一、引導正確認識挫折,奠定教育基礎

  人生道路上,難免會磕磕碰碰,遇到不同的挫折。也就是說,挫折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我們不能避免挫折。而幼兒階段是教師引導幼兒們正確認識挫折的黃金時期,為此,作為教師,要利用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方式引導他們正確認識挫折,從而奠定挫折教育的基礎。但傳統(tǒng)挫折教育中,教師卻走進教育誤區(qū),即避開挫折教育,怕幼兒幼小的心靈難以接受。隨著社會和教育的發(fā)展,教師要走出誤區(qū),直面挫折才是正確的做法。

  例如:有一次,教師開展“老鷹抓小雞”的游戲活動,孩子們玩得不亦說乎。在游戲活動中,有幼兒扮演“老鷹”;有幼兒扮演“小雞”;有幼兒扮演“母雞”,幼兒們在游戲中玩得非常開心。但是,由于這個游戲需要一定程度的跑動起來,一個挨著一個抓緊前面小朋友的衣服,因此,在“老鷹”嘗試抓“小雞”時,有一位小朋友摔倒了。教師觀察了一下,這名幼兒只是輕微摔倒一下,并無大礙,但是這名幼兒卻賴在地上不起來,并非常生氣,同時好像等著教師過來扶起來,并安慰,要不然就是不起來,也不管游戲是否要繼續(xù)進行。此時,教師并沒有直接扶起幼兒,而是走到這名幼兒身邊,微笑著說著:“這是游戲中的一點點小挫折,輕微跌倒,要主動爬起來,和小朋友繼續(xù)進行游戲哦,這樣你會玩得更加開心。”通過教師的引導,這名幼兒開始嘗試站起來,很快繼續(xù)投入游戲中。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以微笑打動幼兒,讓幼兒直面挫折,認識挫折。此外,如果扮演“老鷹”角色的幼兒總是抓不到“小雞”,也會感受到挫折,教師要趁勢引導幼兒直面挫折。

  二、科學設計現實情景,展開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并不是一定要等到幼兒遇到挫折時,才展開教育。在幼兒園中,教師可以科學設計現實生活中幼兒們可能遇到的挫折情景,在情景中展開挫折教育。這樣一來,當幼兒遇到挫折時,則會自主處理遇到的挫折,而不是等待、發(fā)怒、害怕等。

  例如:在幼兒園中,穿鞋子,系鞋帶是每天生活的必須。但是,對于小班的幼兒們,系鞋帶對于他們并不是那么簡單。一般出門前,都是由父母幫忙穿戴好,因而幼兒的自理能力較弱。針對此,教師設計設計現實情景,引導幼兒參與其中。此次活動為“我會系鞋帶,我很棒”。以往幼兒們不會系鞋帶時,都是跑到教師面前請求幫忙,這樣不利于孩子們發(fā)展。為此,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拿起自己的鞋子,看一看誰會系鞋帶。這樣一來,幼兒們主動開動腦筋,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為了達到效果,教師可以拿起自己的鞋子做示范,讓幼兒模仿,以更快地掌握方法。在情景活動中,有個別幼兒總是不會系鞋帶,于是想到放棄學的念頭。教師觀察到后,進行挫折教育:小朋友,你看,系鞋帶多簡單啊,老師再示范一遍,你跟著系鞋帶好不好?這名幼兒產生了興趣,于是跟著教師慢慢系鞋帶,終于成功了。師:你好棒,你看,你戰(zhàn)勝挫折了(豎起大拇指)。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并沒有指責幼兒笨、學不會等,而是再親自指導,教會幼兒,讓幼兒自主戰(zhàn)勝挫折,從而走出挫折教育誤區(qū)。

  三、注重發(fā)揮榜樣作用,增強抗挫能力

  榜樣對于幼兒具有感染性作用,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學習榜樣人物,模仿他們的行為以及處理挫折的方法,從而增強幼兒的抗挫能力。在帶領幼兒學習榜樣人物時,教師要注重啟發(fā)與引導。

  例如:教師可以引進輪椅上的霍金、海倫.凱勒等著名的人殘志堅的人物,帶領幼兒們學習,讓他們知道這些人物雖然遇到了很多挫折,但是都戰(zhàn)勝了挫折,并取得卓越的成就。由于教育的對象是幼兒,在學習這些榜樣人物時,教師要利用簡單易懂的方式進行。運用到幼兒園生活中,如在進行走平衡木時,有一些膽小的幼兒不敢走,教師則以身邊的幼兒為榜樣,激勵幼兒。師:你看,這位小朋友多勇敢,一下子走過去。再想想我們學習的霍金,他雙腿不便,但是仍然能夠戰(zhàn)勝很多困難。老師相信,你也可以的,大膽試一試。在榜樣的影響下,一些幼兒開始克服自己的畏懼心理,大膽走上平衡木,順利通過。

  在這個案例中,如果教師給幼兒貼上“膽小鬼”這個標簽,那么幼兒永遠無法戰(zhàn)勝挫折。相反,發(fā)揮榜樣作用,并利用語言激勵,則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并增強幼兒的抗挫能力。

  總之,教師要在幼兒階段開始注重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教師要讓幼兒們直面挫折,想辦法戰(zhàn)勝挫折,但要在幼兒的心理承受范圍之內,以避免挫折教育這段幼兒的羽翼。

  如何進行幼兒挫折教育 篇7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小朋友嬌生慣養(yǎng),一切總以自我為中心,很少顧及旁人的感受。還有一些孩子在家養(yǎng)成了自私、專橫的壞脾氣。在幼兒園,孩子們都需要與同伴進行交往,也非常樂意與同伴交往,但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與同伴建立友好合作關系。

  在餐后自由活動時,姜嘉倫和陳祉樂一起玩積木。剛開始,他們有說有笑,還都搭起了漂亮的房子?蓻]一會兒,姜嘉倫因為積木不夠就從陳祉樂的房子里隨手拿下一塊積木放在自己的房子上。陳祉樂的房子倒了,他非常生氣,于是一伸手,把姜嘉倫的房子也推倒了,姜嘉倫馬上哭了起來,跑到我跟前告狀,說陳祉樂推倒了他的房子……

  這件孩子活動中經常發(fā)生的'事讓我有了一些思考。如果換成是在家里,如果姜嘉倫搶走的是爸爸媽媽正在使用的物品,爸爸媽媽會如何處理呢?也許當爸爸媽媽覺得正在做的事情不太重要時,會聽之任之;或者批評兩句變罷。而陳祉樂的表現也正反映家長很少讓孩子受委屈;或者更有家長害怕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反而教育孩子如果受人欺負就要動手還擊。這兩種教育態(tài)度都使得孩子無法正確處理和同伴的關系,導致兩人出現的前面的一幕。

  孩子們能在與同伴的交往中體驗多種情感。如:被拒絕、被評價、被接受等等。即使在一些體驗中有委屈有傷心,但相信適當(一定要是適當的)的挫折教育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有積極作用的。

  如何進行幼兒挫折教育 篇8

  【論文摘要】我國迎來了獨生子女的第一代子女,也就是現在所說的“6+1家庭”。這就決定了幼兒的成長勢必是在備受關注的環(huán)境中,家長過多地照顧孩子的生活、學習,淡化了其經歷挫折和苦難的機會。孩子們不懂得什么是挫折,也更談不上抗挫折能力。家長教養(yǎng)態(tài)度和方式的不正確,不僅不利于幼兒個人的成長,同時也不利于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因此,本文著重闡述了什么是挫折及幼兒挫折教育,并結合實際淺談家庭教育中的挫折教育應如何進行開展。

  【論文關鍵詞】幼兒挫折教育 抗挫折能力 心理素質 挫折教育方法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社會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既要求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能從事相應的職業(yè);又要求具有一定的意志品質,能經受住工作和生活的波折。這就要求我們要啟發(fā)和促使幼兒動腦、動手來解決問題,使幼兒養(yǎng)成樂于嘗試,勇于克服困難,敢于經受挫折的習慣,從而進一步引導幼兒逐步擺脫依賴,形成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一 挫折及幼兒挫折教育

  人的一生既有順境也有逆境,挫折問題已引起全社會的重視。我國近幾年對挫折教育尤其是幼兒挫折教育進行了一定的研究,提出了相關的理論。綜合國內外有關理論和學說,本人認為所謂挫折就是指人們?yōu)闈M足自己的某種需要在追求達到特定目標的活動中,遇到了無法克服或自以為無法克服的障礙和干擾,使其需要不能獲得滿足時所產生的緊張和消極的情緒反抗。所謂幼兒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學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根據幼兒事業(yè)發(fā)展和教育的要求,利用或創(chuàng)設某種情境,提出某種難題,啟發(fā)和促使幼兒動腦、動手來解決問題,使他們養(yǎng)成樂于嘗試,勇于克服困難,敢于經受挫折的習慣,從而引導幼兒逐步擺脫依賴,形成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二 實施家庭幼兒挫折教育的內容和途徑

  1.幼兒挫折教育的內容

  第一,正確地認識挫折。挫折幾乎是我們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重要的'伙伴。它伴隨著我們起伏跌宕的一生。有的理論強調挫折會引起人的情緒惡化,但錯并不在于挫折本身,而在于每個人對挫折的認知和態(tài)度。所以說形成對挫折正確的認知是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的關鍵。而這就需要家長做到教會幼兒在克服困難中正確認識和理解挫折,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他們不怕挫折、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第二,真實體驗挫折。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時往往會采用說理教育法,這也是大多數家長的通病,他們恨不能將所有的經驗和教訓一股腦地教給孩子,以避免其將來走彎路。但是家長卻忽略了充分感受和體驗挫折才是挫折教育的基礎。相對于間接經驗,直接經驗更讓孩子們印象深刻。當他們面臨困難時,成人常常會代他們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可能會有對挫折的充分感受和深刻體會。長此以往必然會使幼兒形成依賴心理。而挫折教育勢必要破除幼兒的依賴性,鼓勵孩子獨立面對困難,切身地感受困難。我想只有當孩子們充分地感受到了挫折帶來的痛苦體驗時,才會激發(fā)他們解決問題及克服困難的能力。

  第三,掌握戰(zhàn)勝挫折的方法。面對挫折我們不能盲目應對,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家長一定要做幼兒行為的導師。通過挫折教育,要使孩子在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中加強挫折認識,并積累經驗、掌握一定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相信只有掌握正確的對抗策略,幼兒應付挫折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一般來說,幼兒戰(zhàn)勝挫折的方法有:自我鼓勵法、補償法和適度宣泄法。

  2.幼兒挫折教育的途徑

  第一,利用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獨立生存的能力。所以利用生活中自然產生的挫折情境,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自然情境因為有自然性和真實性,能使孩子充分地體驗挫折的產生、發(fā)展和變化的規(guī)律,并有一定的心理準備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對挫折的思考和領悟會更成熟。如,孩子跌倒了,家長不要去扶,要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這就是一種簡單而實際的磨煉。生活中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要學會放手,給孩子學會獨立的空間和接觸挫折的機會。 第二,通過創(chuàng)設困境進行挫折教育。為了讓孩子適應現代人的競爭能力,家長應舍得讓孩子去吃苦,并有意識地去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些困境,使孩子的意志得到更好的磨煉。國外的幼兒教育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嘗試。如日本有許多幼兒園,無論是春夏秋冬,都讓孩子進行裸身鍛煉;美國汽車大王福特盡管身價億萬,卻要求子女去打工掙錢;印度已規(guī)定了小孩子的“饑餓日”。這些做法都值得我們借鑒。

  3.幼兒挫折教育的方法

  第一,客觀地評價孩子,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由于每個孩子的家庭環(huán)境及成長背景不同,所以也會各有長處和不足。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家長只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而無視他的缺點,孩子也就會對自身的不足缺乏認識而變得驕傲自滿并且不能接受失敗。如果家長對孩子教育期望過高,不符合實際,就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使孩子不敢面對失敗。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彼^知己,就是說家長要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這樣我們才能知道未來的人生道路可能會在哪方面受到挫折。而知彼就是要幫助孩子認識環(huán)境、了解社會,如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現實生活中又存在哪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等。必須讓孩子懂得做事要向高目標努力,但同時也要做好承受最壞結果的思想準備。

  第二,給孩子樹立榜樣,培養(yǎng)孩子克服、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家長在幼兒的眼里是非常高大、無所不能的,家長的言行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幼兒,對幼兒來說家長的行為是最具說服力的榜樣。因此,作為家長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常常向孩子講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長并獲得成功的事例,并教育孩子要把名人作為榜樣,激勵幼兒勇敢地面對挫折。要讓孩子知道:只有在挫折中不斷進取的人,才有可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第三,為幼兒創(chuàng)造交往的機會,培養(yǎng)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家長要盡可能為孩子創(chuàng)造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在閑暇時多帶孩子到公園、游樂場活動或到親戚朋友家做客,鼓勵孩子不斷適應新環(huán)境,多與人交往,從中可以使幼兒發(fā)現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從而更好地認識他人和自己,并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這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耐力,培養(yǎng)互助精神,增強團結友愛的意識,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

  第四,引導幼兒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主能力。一是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首先應糾正自己的教育態(tài)度和方法,從孩子自己吃飯、穿衣服開始,大膽放手,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二是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到的,應當讓他自己想!弊裱@樣的原則教育孩子,一定能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的能力。三是培養(yǎng)孩子自己做決定的能力。家長應注意創(chuàng)造機會,在家中營造民主的氛圍,給予孩子決策的權利,培養(yǎng)孩子選擇和作決定的能力。

  第五,加強艱苦磨煉,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品質。家長應創(chuàng)設一些特定的情況,加強對孩子艱苦磨煉,讓孩子獲得適應能力。一是讓幼兒體驗“累”的滋味;二是讓幼兒體驗“餓”的感覺;三是讓幼兒體驗“冷熱”刺激。

  第六,增強孩子心理防衛(wèi)機制,樹立正確的成敗觀。我們知道健康不僅是身體上的,還包括心理上的,甚至心理健康被看做是更為重要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的指導,提高其對挫折的忍耐力,消除負面影響,增強幼兒的心理防衛(wèi)機制。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勇氣,教會孩子在失敗中總結教訓,鼓勵孩子在挫折中百折不撓,最重要的是要樹立正確的成敗觀。

  所以說,學前時期承受一些挫折是一生的寶貴財富。對幼兒實施挫折教育,在當今社會的形勢下顯得尤為必要。家庭是人生啟蒙教育的第一站,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幼兒實施挫折教育,需要我們了解、掌握幼兒的性格特點和心理承受能力,循序漸進,并掌握好挫折“度”,避免負面效果的產生。家庭這一個體社會單位具有教育的隨機性、長期性和影響性。所以,幼兒在學前期實施家庭挫折教育是實施幼兒啟蒙性挫折教育的最佳途徑,對幼兒的一生具有深遠的意義。

  如何進行幼兒挫折教育 篇9

  雖然孩子在幼兒期經歷還淺,但也會遇到挫折,這時家長的態(tài)度如何,教育方式如何,將直接影響孩子對挫折的認識和適應能力。因而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正確引導和培養(yǎng)孩子抗挫折能力,對孩子的一生發(fā)展具有深遠的意義。那么父母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呢?

  幼兒在遭受挫折后,很難像成人那樣用言語去表達,不能自我調節(jié)控制,因而父母主動了解孩子的情緒反應和行為反應顯得尤為重要。

  幼兒挫折教育的具體方法

  很多人主張在日常生活中創(chuàng)設挫折情境來對孩子進行教育,其實這完全沒有必要。用不著興師動眾跋山涉水,在家就可以實施挫折教育。假日的郊游遠足,適當的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都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父母要做的只是善于捕捉教育契機,利用身邊點滴小事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發(fā)揮榜樣作用,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挫折

  幼兒善于模仿,可塑性強。如果父母受挫驚慌失措的話,孩子是不可能沉著冷靜的。因而父母應以身示教,時時處處做好孩子的榜樣,在自己遇到挫折時,應積極應對,通過言傳身教告訴幼兒如何應對。父母還要注意把身邊的好榜樣及時介紹給孩子,使他們從鮮活的生活事例中受到教益,獲得如何應對挫折的經驗。

  善于與孩子溝通,共同戰(zhàn)勝挫折

  父母平常還應注意觀察,當發(fā)現孩子遇到挫折時,首先要與幼兒溝通,鼓勵孩子傾訴,像朋友般耐心地傾聽;然后幫助其正確歸納原因,分析為什么會受挫,怎樣才能不受挫,引導他們敢于正視自己,客觀地給自己合理定位,

  及時改變策略。

  以支持者的身份,幫助孩子重樹信心,疏解受挫后的不良情緒,引導其體驗或回憶成功的經歷,從而使他們坦然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成功與挫折,真正做到在順境中不盲目得意,在逆境中不唉聲嘆氣,形成堅強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勞動和體育鍛煉是最好的挫折教育途徑

  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獨立生存能力。所以,利用生活中自然產生的情境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如何進行幼兒挫折教育】相關文章:

如何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03-30

如何進行激勵教育-如何進行挫折教育04-29

如何進行挫折教育03-28

如何對嬰兒進行挫折教育04-27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04-27

如何給寶寶進行挫折教育04-27

如何科學進行挫折教育04-27

如何正確進行挫折教育04-27

嬰幼兒如何進行挫折教育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