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愛和自由讀后感
當(dāng)仔細(xì)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yīng)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guān)于愛和自由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guān)于愛和自由讀后感1
讀了《愛和自由》我還是有一些感觸的,也有一些困惑:
一觸動:
書中最觸動我的地方是關(guān)于父親的愛對女兒的影響這一段,“如果女孩子在童年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父親的肯定和夸獎的話,她長大后可能在婚姻上比較失敗。。。。。。”這一段雖然這不是這本書的主流思想,但的確對我的觸動很深。我小的時候爸爸從來不夸我的,他不是不愛我,也不是不喜歡我,但他們那一代人似乎不懂得怎么去愛孩子。當(dāng)家里有客人來我家,客人夸我哪里哪里很好的時候,爸爸都會說:“好什么呀”這讓我很灰心。
前段時間和老公有些問題,那天我們半夜跑到小區(qū)的草地上談心。老公問我問什么做什么事情都那么需要他的肯定,我說:“我那么盡力地去做一件事,都得不到你的肯定,我當(dāng)然不舒服。以前工作的時候有老板和同事的肯定,現(xiàn)在不工作了,一個全職家庭主婦,能得到誰的肯定呢?當(dāng)然是你。”老公說:“你為我和為我們這個家做的所有的事情我都放在心里,我知道你為我們也犧牲很多,但我覺得沒必要總是掛在嘴上?如果你真的`這么在乎,我以后每天都夸你好了。”
看了《愛和自由》后我明白了,原來是我在小的時候沒有從父親那里得到足夠的夸獎。
二:困惑
關(guān)于配對,對于一個小bb,我們要怎么做才能真正做到我們說的和他感覺的配上對呢?就如書中的例子,一個孩子咬一下梳子,再咬一下毛巾。如果這個孩子在咬毛巾,我們是該說“柔軟”還是該說“毛巾”?我弄不明白,我們怎么能知道孩子這時候的注意力是在這個東西本身,還是他對這個東西的感覺?
還是這個東西的顏色?蒙氏要求簡潔,要求將一個概念和其他事務(wù)隔離開,而在實際操作中又怎么能夠做得到呢?比如教具色板,舉起來,說:“紅色”,但孩子可能注意的是這個木板的形狀哦。
三:疑問
蒙氏的孩子走到社會上真的能完全適應(yīng)嗎?書里有談到這個問題,但她說的是紀(jì)律,這個我沒有疑問,我有疑問的是其他方面的適應(yīng)。就比如尊重這個問題。蒙氏的孩子在院里是受到尊重的,可是到了社會里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尊重別人,那么對別人沒有理由的不尊重孩子會如何應(yīng)對?書里有談到一件事情,講作者的朋友把她的兒子逗哭了,她說她們院里的孩子是沒有人逗的。但孩子不能總生活在幼兒院里呀,他要出來呀。出來以后的環(huán)境完全是不同于院里的,孩子怎么適應(yīng)?目前社會的大環(huán)境還不是蒙氏,那么怎么解決蒙氏和非蒙氏接口的問題?
四:感慨
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愛真的要有方法,做父母的也真的要不斷地學(xué)習(xí)。如果因為愛孩子而毀了孩子不是太可悲和讓人痛苦了嗎?我從《愛和自由》學(xué)到的,該怎么愛我的孩子!我才有資格和權(quán)利對孩子說:“媽媽愛你!”
關(guān)于愛和自由讀后感2
我越來越喜歡孫瑞雪老師的書,尤其是《愛和自由》,我把這本書推薦給身邊的每一位好朋友,尤其是孩子的媽媽,做好一位母親,尤其是好母親真的需要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我們自身的成長能夠給予孩子無窮的力量。
我自己也是一位四歲孩子的媽媽了,在沒有接觸《愛和自由》之前,我對孩子們的要求很嚴(yán)格,總是想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做,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懂規(guī)矩、愛學(xué)習(xí)的好孩子,班級最好沒有調(diào)皮的孩子多好!讀完《愛和自由》后,自己簡直有點無地自容了,應(yīng)該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只要你做好指導(dǎo)、觀察、協(xié)助就可以了,《愛和自由》改變了我,我們應(yīng)該允許孩子犯錯誤,如果是以前,如果一個孩子犯錯誤了,我一定會大聲訓(xùn)斥,并告訴他下次不要這樣做了,在這樣做就會……一些威脅之類的語言,現(xiàn)在我不會了,無論孩子犯什么樣的錯誤,我有時候情緒也會有些波動,但是我時刻告訴自己,放松心情,畢竟是小孩子嗎,有時孩子會把玩具摔在地上,還會用腳去踩,這時候,我們首先告訴他,請你把玩具撿起來,我來幫助你一起把玩具歸位好嗎?有的孩子會和你一起做,而有的孩子根本不理會你,跑掉了,其實沒關(guān)系的,一次、兩次……總有一天,他會非常高興地和你一起收拾玩具并歸位,老師對孩子的愛與包容、還有親切的口吻時刻都在感化著孩子,慢慢的孩子們也學(xué)會了“請”“對不起”……這些語言,他們也會愛老師、并且關(guān)心老師!
孩子是否犯錯誤了?有時候我們常常把孩子們的探索當(dāng)成了犯錯誤,我的`孩子也常常模仿大人拖地,現(xiàn)在我允許他做這些事,還有他特別喜歡用抹布擦桌子,但是還想模仿我平時用水洗完抹布再去擦,由于空間的有限我還是沒有給他充分的自由,沒有允許他這樣做,只是給他一塊我擰好的抹布,他擦了一會,于是拿起自己的吸管水杯喝了一口水吐出來,反復(fù)這樣做,抹布便吸了很多水能擰出來了,他很高興,用自己的小手?jǐn)Q抹布,擦地、擦桌子、擦門、還去擦自己的小鴨子便盆……干的特別的起勁,雖然弄得地板濕濕的,但總比要去水盆洗好的多,我只能一會再來收拾了,如果換成從前,我也許不會給孩子這樣的機會去做,其實小孩子不一定就喜歡在一個地方玩玩具,看書、生活中的這些事情都是在幫助他成長的!是孫瑞雪老師改變了我,使我允許孩子們自由、快樂的成長。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誤,最重要的是我們老師、家長怎樣看待孩子們的每一次錯誤,最好用積極、肯定的語氣告訴孩子應(yīng)該怎樣做,而不是一味的重復(fù)這項錯誤,我們大人也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所以我們要用平和的心情來解決孩子們的錯誤!
【愛和自由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愛和自由讀書筆記09-09
愛和自由心得體會03-25
愛和自由讀后感02-04
《愛和自由》讀后感09-01
《愛和自由》讀后感06-25
寫愛和自由讀后感02-08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01-13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03-01
愛和自由讀后感9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