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春秋》讀后感 推薦度:
- 讀《家春秋》有感 推薦度:
- 家春秋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家春秋》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春秋》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春秋》讀后感1
《家》、《春》、《秋》被人們合稱為《激流三部曲》是使巴金贏得世界聲譽(yù)的作品。在我讀完后,我覺得這部書的整體資料像是現(xiàn)代版的《紅樓夢》。整部小說訴說了一個封建家庭的四分五裂,最終衰落的故事。
整本書對于人物的語言描述平中出奇。在日常生活對話中,巴金筆下人物的語言中規(guī)中矩,和人物的身份,性格比較合拍,而發(fā)生沖突時的語言刻畫,令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那可惡的覺英和淑華的對話,覺民和克安的對罵,讓讀者為正面人物的命運(yùn)牽掛,惱恨反面人物的語言,無論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人物都被寫活了。
還有就是人物的性格寫得十分鮮明:淑華那種性格與勇氣,她在那種環(huán)境下什么都不怕,說話直來直去,只要自己認(rèn)為對的就說,又關(guān)心別人,在高家女性中是少有的,她的很多舉動都是證明;琴,在里面扮演的主角不同一般,她給別人以動力與勇氣,不論是周家還是高家的年輕人都能從她那里得到信心與生活的期望,她是別人的求世主吧,你看不論是死去的淑貞、惠、劍云,還是淑華、蕓、覺民、覺新等,都期望從她那里得到安慰。覺惠與淑英的離開多少有她的支持與鼓勵,沒有她或許這班年輕人早已沒有生活下去的'勇氣;覺新在弟妹中奉行作揖主義派,愛是他為家庭默默地承受著一切的壓力,萬事都讓步,為弟妹思考。很是任人玩弄,做了周家、高家舊勢力的幫兇,不敢于起來反抗,值得高興的是最后最后在四爸、五爸面前起來反抗了,但這已接近故事尾聲了;還有就是最最頑固的最最愚昧的人物了:周伯濤代表舊勢力,害死了惠及枚少爺,這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不管年輕人的死活,把它們的婚姻推進(jìn)深淵,至死也不反省。
巴金先生筆下的這個封建社會的家庭最終走向了滅亡。
但是花開了,花香四溢,蟲來了,快樂地飛舞著。新的生命,帶來了新的期望,新的期望,鼓舞著失敗的人們。不必再往昔日的痛苦而悲哀,“封建的社會終將崩潰,民主的時代必將降臨!遍W電擊碎了其中一塊巨石,陽光傾瀉進(jìn)來,照耀在大地的每一處角落,如此的溫暖,如此的可愛!社會,不再像過去一樣陰暗,它最后有了以前的光彩。
《家春秋》讀后感2
巴金的《家·春·秋》可謂是最具有教育意義和社會影響的作品,全套可分為三個系列。一本書一個世界,三本書環(huán)環(huán)相扣,卻新穎獨(dú)特,見書的文字就可以揣摩作者獨(dú)到的見解和心態(tài)。
三本書分別圍繞“覺慧、淑英、覺民和琴小姐,淑華”五個人物的故事展開話題。我們從書中能讀出有志青年不畏艱難,毅然投身革命事業(yè)的無私與偉大。心中有夢,立鴻鵠之志,決意爭霸藍(lán)天。他們曾不顧阻攔,用筆墨書寫青春與事業(yè),描繪著理想與未來;他們曾自掏腰包,慷慨解囊,為報社的成立貢獻(xiàn)自己的光與熱;他們也曾在桌旁興致勃勃地談?wù)撟约旱囊娊。一個個年輕的心,跨越了身份,跨越了年齡,凝聚的只有美好的憧憬。
在書中,我最感觸的卻是覺新,他的每一次遇難都牽動著我的心。也許,他是為心愛之人的離逝而悲痛欲絕;也許,他是徘徊于社會邊境卻仍然口是心非;也許,他是曾想為自己的苦難生活來一個了解。他始終默默忍受,忍受長輩的苛責(zé),忍受自己試圖保護(hù)的弟弟卻不禁失望至極的神色,忍受眼看心愛之人離逝卻無能為力的辛酸。誰都無法理解他,處處保持“作輯”風(fēng)范的他自以為能維持了一切,能維持高家的表面平靜,但現(xiàn)實卻總是在與他開玩笑,逼迫他在最后一刻才真正地像個勇士般維護(hù)了自己的尊嚴(yán)。在憐憫他的同時,我也嗅出了社會的腐敗氣息,他就像一只無形的手,殘害了許多年輕的心靈,但——他永遠(yuǎn)都不會打倒擁有無限憧憬,志存高遠(yuǎn)的青年們。
書中曾有一段,那是兄妹,淑華與覺民之間的對話——“你就聽大表哥的.話,也許嫁給名門貴族,真的可以享受一生!”“不!我絕不會向他們妥協(xié),大表哥就是因為太軟弱,不僅害了他自己,還連累了我們!我的命運(yùn)由我自己決定!難道這世上所有相愛之人都不能在一起嗎?難道就因為我們是女子,就要忍受被支配的命運(yùn)嗎”“說得不錯這才是我的好妹妹!”段落中覺民故意激諷淑華,當(dāng)他聽到了滿意的答案時,又從淑華的臉上看見了希望。淑華不同于其他名門小姐,她性格潑辣,豪爽,重情義。是覺民最為欣賞的妹妹。他從她的身上看見女子的美好未來,她們可以有一天能和男子同起平落,能一起讀書、學(xué)習(xí),并且改變自己不公,任人支配的悲慘命運(yùn)。那才是人類真正意義上的平等與精神解放。那是覺民的憧憬,更是巴金的期盼。
我想,批判才是巴金對那個社會最有力的武器,任何東西都比不上語言的藝術(shù),比不上一本書籍對于一個人的影響之大,他讓我們認(rèn)清舊時社會,學(xué)會成就獨(dú)特的自己。
【《家春秋》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家春秋讀書筆記04-08
《家春秋》讀書筆記11-15
家春秋讀后感09-01
《家春秋》讀后感03-12
讀《家春秋》有感05-01
家春秋讀后感8篇03-18
《家春秋》讀后感8篇03-18
史記讀后感 讀后感《史記》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