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知天性》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認知天性》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知天性》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直以來,對于學習大家都有各種認識。有的人認為學習好是天賦,有些人過目不忘一學就會,有些人理解力超強,一看就懂。其實這些只是表面現(xiàn)象,沒有一個人可以輕松學習,那些看似輕松的人只是他們都有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那么什么是好的學習方法呢?《認知天性》這本書給我們做出了科學合理的解答。
這本書先分析了大家一般的學習方法,在人們學習一項技能或一門知識的時候,都傾向于反復閱讀課本,并進行集中練習,這其實是一種效率最低的學習方法。重復閱讀和集中練習會讓人越做越熟練,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所學的知識,但實際上這種方法達不到真正的精通,也不會產生持久的記憶,只是在浪費時間。
那么什么是有效的學習方法呢?本書給出經過科學驗證的方法。一是練習從記憶中檢索新知識。二是有間隔的安排檢索練習。三是學習時穿插安排不同類型的問題。對于如何運用這些方法,本書給出了具體的操作方法,可以說是詳細入微,可操作性很強。檢索練習就是回想事實、概念或事件。檢索會強化記憶,并阻止遺忘。我們在閱讀過一段文字或聽過一堂課后,要不時的停下來,合上書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核心概念是什么?哪些術語或概念是我沒接觸過的?我會如何定義它們?這些概念和我已知的東西有什么聯(lián)系?而且效果要比重讀課本或復習筆記好得多。研究發(fā)現(xiàn)反復閱讀往往白費力氣,而且80%的大學生都是這么學習的。但是反復閱讀無法產生持久記憶,而且會讓人產生錯覺,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內容。
通過對148名大學生做的閱讀實驗來看,初次閱讀后,隔一段時間再閱讀是有意義的,但是連續(xù)多次閱讀只是空耗時間,好處少得可以忽略不計而且浪費了時間。這就是本書的第二種方法,有間隔的安排檢索練習。有間隔的練習就是要不止一次的學習資料,但是中間要隔開一段時間。怎么樣把有間隔的練習當成學習方法使用呢?建立一份自測計劃,在每個學習階段都留出一段時間,具體多長時間取決于資料本身。作者舉例說明如果是一串人名和面孔對應起來,那么你要每隔幾分鐘就復習一遍,因為這種關聯(lián)是會很快忘記的。課本中的新資料一般一兩天以后溫習一遍,之后隔一周再看一次就行。間隔練習可能比集中練習感覺效果更差,但是你在長期記憶中重建所學,不但強化了記憶,還強化了你對知識的掌握。效果遠比集中練習好。作者提出的第三種方法就是學習時穿插安排不同類型的問題,比如數(shù)學公式,不要每次只學習一種,要把多種公式穿插混合練習。具體學習中怎么樣安排呢?作者提出在安排自己的學習進度時,一旦你能理解新問題的類型和解決方案,但對問題的領悟還比較初級,就要把這類問題分散安排到你的練習規(guī)劃中。這樣你才能要不同的問題輪流考查自己,并為每種問題檢索正確的答案。感覺上這樣的效果會比只專一的練習一類問題,精通了再練習下一種差,但是研究證明這只是幻覺。真正有效的還是混合練習。
除了學生用這套方法意外,作者還列出了職場人士,教師,終身學習者也可以通過以上方法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中國有一句古話:“少時不讀書,老來空白首”,世間萬物,皆是身外之物,唯有書才能夠洗滌你的靈魂;熾熱你的激情,充實你的人生。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只有多讀書,才能了解每本書的精華,學習重要的知識,才能在心靈的交流中思如泉涌,思考得更透徹,理解的更具體。
【《認知天性》讀后感】相關文章:
《認知天性》讀后感4篇01-22
《認知天性》讀后感2篇03-02
認知實習報告04-07
認知實習總結04-03
認知實習心得03-15
認知實習報告08-09
認知實習總結08-01
土木認知實習總結01-13
工程認知實習報告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