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夏目漱石《我是貓》有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夏目漱石《我是貓》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是貓》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第一部長篇小說,1905年在雜志上連載后很快出版了單行本,迄今已有一百多年了,今天它依然為廣大讀者所喜愛。
我們常說,理解一部作品需要“知人論世”,夏目漱石生于江戶末年,多受江戶文學影響,耳濡目染市民通俗文藝,幼時又接受了漢文、漢詩的傳統(tǒng)教育,所以他自幼喜愛漢文,能欣賞中國古典文學。而像夏目漱石這樣漢文基礎堅實,精熟英語,且文理兼優(yōu),有獨自的文學理論的學者型作家,堪稱明治時代最優(yōu)秀的知識人,也無愧日本“國民作家”的贊譽!段沂秦垺愤@部作品背后也折射出夏目漱石所生活的日本明治時代的一系列時代特征,如近代科學對明治啟蒙運動的影響,歐洲的新科學理論和近代人文科學給日本帶去了較大的沖擊。
在這本書中,可以說人亦貓,貓亦人。
苦沙彌家中的貓是整個事件的敘述者,它是一只出生就被遺棄的無名貓,也是一只博學多才、有智慧和正義感的貓,后來被一位窮教師收養(yǎng),作者以貓的視角來觀察人類,品評人類的生活,透過貓眼窺視到人的世界和貓的世界。直到某日因為好奇,喝了啤酒暈了頭,落入水缸被淹死。
這只貓的身上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時常冒出極具哲理的話語。比如它說“人類對平等的厭棄如同大自然對虛無的排斥”“自打盤古開天辟地以來,人生之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倘若你自己不去挖掘一些生活中的樂趣那生活該有多無趣啊!生活本來就很不易了”“所謂的社會說不定是瘋子的集合”“我不知道使地球的轉動的是什么力量,但使社會轉動的的確是金錢”“人類喜歡用小刀把海闊天空的世界零切碎割,圈出自己的地盤,畫地為牢,任何時候都不越雷池一步。一言以蔽之,也可以說人類是在自尋煩惱吧”等等,這些貓言貓語看完如醍醐灌頂,同時也對社會時弊進行了毫不留情的調(diào)侃和諷刺,讓人不禁感嘆一只貓活得比人還通透。
在這只貓的眼中,出現(xiàn)在它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極具鮮明的個性色彩。主人苦沙彌是個窮教師,經(jīng)常讀書,讀書時會打瞌睡,口流哈喇子,睡覺前還要捧本書當催眠劑。他有自私的本性和軟弱的的一面:體弱膽小、怕生病、怕吃苦,對學生沒有同情心等。與寡言少語的主人相比,迷亭愛與人爭論、愛開玩笑、譏諷他人,但他的美學知識極為豐富,比如他運用人體黃金分割律的美學理論分析金田夫人大鼻子與整個臉的比例。金田一家代表著當時社會的縮影,為了獲得金錢與權利,可以缺義理,缺人性,缺廉恥,嫁女不成不斷對苦沙彌進行攻擊,不講文明,不講禮儀,不講道德。除此之外,還有理學學士水島寒月、東洋哲人八目獨仙等。明治時期一代的知識人的精神活動,正是通過他們看似雜亂無章的生活瑣事,經(jīng)貓言貓語,一幅幅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書中還有一只讓我印象深刻的大黑貓,它的體型是苦沙彌家中的貓的一倍之大,為什么對它的印象如此深刻呢?大概是我將它們兩貓之間的故事自動代入我家“小橘”和“村霸”大花的身上了吧!它們之間是相似的。書中的大黑貓是人力車夫家養(yǎng)的一只貓,也是附近一帶無人不知的霸道貓,它時常用不堪的話語來諷刺苦沙彌家中的貓以及苦沙彌,說“住在教師家里的貓也會染上教師的那種惰性”,而苦沙彌家中的貓因為弱小只能討好它、贊美它、附和它,F(xiàn)實世界中的動物往往采取最直接的“暴力”來證明強弱,比如“村霸”大花經(jīng)常隔三差五的從空置的鄰居家潛入奶奶家,不僅要吃小橘的食物,還要攻擊小橘,小橘身上經(jīng)常傷痕累累,每次被咬只能發(fā)出慘叫聲,這慘叫聲如同信號一般,信號響起,家人便會起身營救,每每我都怒其“不爭”,我想小橘如果也能講話,會不會跟我說些什么呢?會不會跟大花說些什么呢?透過它的眼睛是不是可以窺視到“不同”的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