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讀后感1
在前不久的時候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就是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在這本書中一共是有四個部分的,一共是做人,做事,學習和交往。
圍繞大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這個主題展開了很多小的標題,這本書是值得每一個老師看的書,因為在書里面寫了很多教育上面的細節(jié),也是很多老師不注意的一些方面。如果能夠好好的注意的話,那么相信將來肯定能夠成為一個受人愛戴的老師。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其實這個問題并沒有什么規(guī)定的答案。有的覺得老師能夠給孩子增加學習分數,讓自己的學習成績更上一層樓,那么就是更好的教育。
而有的覺得最好的教育就是能夠和自己的學生成為朋友,好好地了解學生心里面的想法,并且能夠把每一個學生的潛能發(fā)揮到最大的能力。
雖然說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成績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學習成績好的話,那么將來這個學生的前程是不可估量的。
但是我覺得最好的教育并不是學習成績,所以我更加贊同的就是后面的觀點,這句話用在這本書中用四個字就可以代表了,那就是無為教育。
在學生做錯事情的時候不要總是想著去批評,而是潤物細無聲,讓學生慢慢地知道自己錯了,并且能夠在以后的生活中改變。這個就是無為的力量了。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篇7 在假期里我讀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一書。作為教師,應該對教育關注,但作為家長,我更關心我們中國的教育。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寫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敝袊⒆有枰@樣的教育。因此,教師需要關注并從教育細節(jié)入手身體力行這樣的教育。
這本書由四個部分組成:做人篇、學習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它從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教會學生如何做事、教會學生如何交往四個方面入手,充分闡述了教師如何更有效地關注教育細節(jié),如何身體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為出色的`人民教師?梢哉f《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師最需要關注的66個教育細節(jié)》是我們教師的良師益友。一本有關教師自我修養(yǎng)、教育常識重新確認的好書,對一些過去老師普遍遵循的教育原則又重新拿出來確認一遍,感覺很樸實、全面,但要真正落實躬行,并成為每個老師每時每刻自覺的行為卻不是看書學習就能做得到的。全書不求理論框架的完整用散文隨筆式的輕松優(yōu)美的筆調對教育這件事做了實實在在的再認識再反思,供人參考,引人深思。
教育藝術的最高境界在于“人不同,而教有類也,教無定法,便不可言傳,此乃無之境界,大教無言矣”。由此得出一個結論:好的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教育規(guī)律,隱蔽教育意圖,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師自身的示范等為間接教育手段,潛移默化,摒棄單調、枯燥的說教,充分信任學生、因勢利導,使學生在沒有直接沖突式的說教中自覺接受教育,在獲得的親身體驗中領悟道理,在自身為主體的自我教育中達到精神的升華和認識的飛躍的教育。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讀后感2
在校本研修期間,我讀了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張平主編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師最需要關注的66個教育細節(jié)】一書。
這本書從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個方面入手,充分闡述了教師如何更有效地關注教育細節(jié),如何身體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為出色的人民教師。
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于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自信感,如果兒童自己不就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就都不能再他們的身上培養(yǎng)出來好的品質來。所以說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會做什么事都垂頭喪氣,打不起精神來;反之,如果孩子有了信心,是個自信的人,那么他出世就樂觀進取,做事積極主動,樂于接受挑戰(zhàn),正因為如此,就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要讓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標是正確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葉圣陶說:“教育就是習慣的養(yǎng)成。”印救著名哲學家菩德曼說:播種一種行為,你會收獲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獲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獲一個命運。培根也曾經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習慣!薄瓘倪@些名言中,我們可以發(fā)現,良好的習慣已經被塑造為一個人存放在大腦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本。因此,我們在平時教學過程中,除了完成必要的教學任務以外,更要注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因為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一旦養(yǎng)成,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素質,而且對學生今后的繼續(xù)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中國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說:“教育的靈魂,就是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薄皠(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的動力!毕嘈胖灰覀儓猿峙囵B(yǎng)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孩子們都將會走上光明而美好的“星光大道”。而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首先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力。美國教育家布魯巴克曾說過:“教師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我探究問題的答案!边@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轉變我們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采用探究學習,探究學習是指從知識獲得的途徑與方式的角度對學習進行分類得出的,是指在教育中,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學術研究的情景,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fā)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的學習方式與學習過程。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師最需要關注的66個教育細節(jié)】對廣大的教師有很強的學習和借鑒意義,作為教師的我將細細品味書中提及的每一個教育細節(jié),在以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貫徹這些教育思想,使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健全人格的人。有一句話說得好:有時候,不是我們的學生教不好,而是我們的教育沒有做夠。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讀后感3
暑假期間,我用了一周的時間看完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這本書,我個人認為此書最大的亮點是:引用別人的材料,材料的光芒比作者本人的更耀眼;只有屬于別人的思想才是有分量的,而那些屬于自己的全部是廢話。這種拼盤文化,很適合饑餓者速食。
本書確實提出一個很好的教育思索命題,這也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都應該深入思索的命題: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我認為,“最好”理應當從教育對人的長遠影響角度來評判。某國的教育應當屬此例——授人以魚+授人以漁+授人以精神。這種人本教育既不忽視生存的需要,也沒有把生存當做生活的唯一和至上。它把人放在了知識之上,重視人,人是運用知識、創(chuàng)造知識的主體;人學習知識是為了更好的為人的發(fā)展服務,提高人的生活質量,達成人的夢想。從教育的長效來看,孔子的教育是最成功的,他周游列國十數載,四處碰壁,只好把實現理念的.希望寄托在弟子身上。當時,他也未必十分熱衷的推銷自己的理論,因為從接受的角度來看,一個四處碰壁的理論肯定吸引力不強。
孔子的弟子三千人,優(yōu)秀的有72人,優(yōu)秀率僅2。4%,但是他的學說卻深深影響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恐怕這一點連孔子本人都沒有料到,就算孔子自己生前也不會承認自己是一個成功的教育者?磥,衡量一個教育的好壞成敗還是要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和空間距離。有一點可以肯定,你的理論方法若是被人接受,生根發(fā)芽,開枝散葉,逐漸發(fā)揚光大,這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本書趙國忠認為“最好的教育”是“無為教育”:它不為感知,卻又深深影響人心靈的教育。同時認為,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教會學生怎樣做人。所謂“無為教育”實際上追求的是種無痕教育、適機教育,重視受教育者對教育內容、方式的認同度和接受度,重視教育本身對人的生存、發(fā)展、再學習的持久強烈的影響。是一種以學生的自我教育為主、教師的間接教育為輔的教育。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是“以發(fā)展人各方面獨立性的教育”。
生活的獨立性、思想的獨立性、情感的獨立性、習慣的獨立性等等這些標志個體獨立意識的教育。面對一個受教育者,讓他首先成為一個精神的強者,然后成為生活的強者,最后,他讓周圍更多的人都變成強者。所謂的“教會學生怎樣做人”,不管怎樣都不應該是思想上的精神傀儡,必須是一個有著獨立精神的人,一個獨立思考、播撒思想的人。沒有任何人能教會任何人任何東西,教育者有責任把學生引進知識的殿堂,可是我們千萬別把自己當成學生的大恩人,大救星,似乎沒有老師學生就不能長大成人了,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記住,教育不是萬能的。孩子終究會長大成人,會成為獨立的有想法的個體,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是每個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人生中最好的教育是什么05-29
有關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什么05-29
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什么07-21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到底是什么05-29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樣子05-29
為什么說教育不管是最好的管05-29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讀后感03-17
什么奶粉最好06-04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優(yōu)秀讀后感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