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合集1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1
斯特里克蘭的出場并不驚艷,甚至是有點荒誕無奇。拋妻棄子,沒有留下一毛錢給未成年的孩子和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的妻子;在窮困潦倒之時,一位欣賞他的畫家雪中送炭,可他卻恩將仇報,勾引畫家妻子并將其拋棄;后來流落到小島同土著女人結婚生子,只因她能滿足他對女人所有的要求,洗衣做飯生孩子......所有的這一切,都讓男主頂著大大的渣男光環(huán)。可就是這樣的一個毫無人性的人,毛姆卻稱之為是偉大的,分分鐘不得不質疑三觀,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欲揚先抑?
直到在生命的最后,他用畫筆把那種靈氣、純潔、邪惡、情欲、思考、探求......完完全全地表達在他那沒有多少人能看懂的畫中。他使有幸見過這幅畫的人震撼難忘,又驕傲而不屑地讓這幅天才之作在火焰中陪伴著他的靈魂歸于沉寂,他完成了對生命的探索,而對藝術瘋狂的追求也在此刻得到了升華。沒有六便士又怎樣,月亮不照樣熠熠生輝!
作為一個平平凡凡的'普通人,無論處于怎樣境地,無論年齡、受教育程度、外界環(huán)境如何,都有選擇一生中最想為之努力東西的自由。這種自由只取決于我們自己,與其他任何東西無關。當我們有勇氣做出選擇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身在生命的自由之中了。愿你走出半生去尋覓六便士,歸來仍守得住心頭的那道白月光!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2
《月亮和六便士》,月亮多么高潔,高高掛在天上,那么明朗迷人,可能月亮就代表著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夢想,有的遙不可及,有點遙遠,但是無時無刻不令我們神往。而六便士呢?則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著現實和卑微。月亮和六便士都是圓形的,都是閃閃發(fā)光的,但本質卻完全不同,或許它們就象征著理想和現實吧!
我們也常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但是我們不能終日仰慕月亮,卻看不到腳下的六便士銀幣。追求夢想本沒有錯,但是我們還是要現實一點,在物質允許的情況下,在我們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能夠養(yǎng)活我們的身體,能夠照顧好我們的家庭,能夠讓我們衣食無憂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放開精神的自我去追逐夢想,很多人的夢想就是這樣經過一番追逐之后,看著挺遙遠,經過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最終也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3
我很快發(fā)現有個奇怪的故事在她的朋友圈里流傳。他們說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曾經去帝國大戲院[插圖]看芭蕾舞劇,當時迷上了某個法國舞女,然后隨著她去了巴黎。我搞不清這個故事是怎么傳開的,但足夠奇怪的是,它居然為斯特里克蘭太太贏得了許多同情,同時也給她增添了不少的名望。這對她已經決定要開始的事業(yè)不無助益。麥克安德魯上校當初說她身無分文倒是沒有夸大其詞,她確實需要盡快賺錢養(yǎng)活她自己。她打算利用她和許多作家的交情,于是片刻也不耽擱地學會了速記和打字。她的教養(yǎng)和學識使得人們以為她的'效率可能會比普通打字員更高,而她的凄涼遭遇則讓她更加受到顧客的歡迎。許多作家朋友答應把活都交給她,還不忘把她推薦給他們的朋友。
麥克安德魯夫婦沒有子女,生活又很優(yōu)渥,所以承擔了照顧兩個孩子的重任,斯特里克蘭太太只要養(yǎng)活自己就可以。她把她的公寓租出去,家具也都賣掉。她在威斯敏斯特找了兩個小房間安頓下來,重新面對世界。從她做事的效率那么高來看,她的事業(yè)肯定會大獲成功。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4
沒想到這是一本類似于人物傳記的書。閱讀前并沒有看簡介。只覺得這本書的書名詩意滿滿。
如果單純當做故事看,并不是很有趣,因為在敘述主人公的故事的主線之外加了許多看起來并無關聯的“旁枝末節(jié)”,有些生澀,有些看起來無趣。感覺毛姆是一個謙虛和善的.人。不去管故事是否真實他用一種現實主義的表現方式敘述故事,使其讀起來有很強的真實感,但是內容卻是一個在現實基礎上,“不切實際”追求理想的奇怪的甚至可怕的人的故事。
作品得到了眾人認可的人不一定就一定有高尚的情操,但是他很有可能有跟別人很不一樣的地方。
斯特里克蘭一頭扎進理想的態(tài)度和重婚后的土著妻子愛塔是相配的。塔希提島這個包羅萬象的地方和他也是相配的,他在那里(塔希提島)終其一生,全身心地投入創(chuàng)作。原來錦衣玉食的妻子追求虛榮,要求他時刻戴起面具保持“體面”,他逃離。其后的女人又要占有他,企圖從繪畫手中奪走他,可是繪畫對他來說比一切都重要,他拋棄了妻子兒女和優(yōu)渥的生活,不是為了追求所謂“真正的愛情”,結果悲劇收場。那時候的斯特里克蘭冷漠得讓人害怕。
如果我身邊有這么一個人,我覺得他一定是個瘋子?墒钦l知道呢,我們看起來瘋子出毛病的部件,可能正在另一個領域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5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
這本書的書名,“月亮”代表了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同時代表了現實。
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yōu)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畫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小說人物斯特里克蘭德,貧窮的糾纏,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后悔從來沒有光顧過他的意識。作品表現了天才、個性與物質文明以及現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間的矛盾,有著廣闊的生命視角,用散發(fā)著消毒水味道的手術刀對皮囊包裹下的人性進行了犀利地解剖,混合著看客訕笑的幽默和殘忍的目光。
毛姆在小說中深入探討了生活和藝術兩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小說所揭示的逃避現實的主題,與西方許多人的追求相吻合,所以也正是成為20世紀的流行小說的原因。
滿地都是六便士,斯特里克蘭德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如果換作我們,在“六便士”與“月亮”之間又會如何選擇?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6
看完很是震撼,雖說早就知道是以高更為原型,也沒先去了解高更本人,從未知的角度,抱著好奇之心去了解小說主人公,在翻閱的過程中也找出與文章內容契合的高更作品細細體味,在作者描述下的他的精神世界和他的作品感受到斯特里克蘭(高更)的偉大!
其結局并不讓人意外,作者前期描述的對話和對斯特里克蘭內心世界的揣測預示了那座海島,星辰,大!约八固乩锟颂m悲戚而偉大的死亡。
很有感觸,可以說是理想與現實的較量,我總結是靈魂與世俗的較量。作者描述的那種無形的.力量,邪魅纏身,很神秘很有力量,是一種執(zhí)念,最讓我感到印象深刻。
在讀的過程中,精彩之處常?雌渌说脑u論和感悟,就像與許多人交流。有的人分析透徹有深度,有的人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同身受,有的人憤憤不平,有的人同情理解,有的人觀點與我達成一致,有的人的想法我不茍同……完完全全讀下來,收獲很多。
看的很慢,平時坐車時,晚上睡不著的時候,排隊等候的時候……積累下來發(fā)現自己竟然能夠用這些零散時間讀完一本書,讀完這么多字。真的是,很好啊。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7
毛姆在小說中深入探討了生活和藝術兩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小說所揭示的逃避現實的主題,與西方許多人的追求相吻合,成為20世紀的流行小說。
“毛姆以高更為靈感所寫的小說《月亮和六便士》,毫無疑問杜撰超過事實!薄霸诮酉聛淼氖昀,高更認為他最終能夠享受成功的果實,讓一家人團圓!睂Ρ刃≌f與現實可以發(fā)現,高更對繪畫的'追求有其因果關系和過程發(fā)展,而思特里克蘭德的出走則非常突兀和過于激烈,再加上作者利用虛構的情節(jié)和敘事手段上的技巧,就塑造了一位不通人情世故和不食人間煙火的所謂純粹意義上的藝術家。比起高更的出走,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的出走完全不符合現實的邏輯,對于讀者來說更是不可理解。其實這里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可以說明毛姆如此寫作的目的。即毛姆自我欲望的虛擬滿足。
六便士是當時英國貨幣的最小單位,有個朋友跟毛姆開玩笑說,人們在仰望月亮時常常忘了腳下的六便士,毛姆覺得這說法挺有意思,就起了這個書名,甚是開玩笑的語氣。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的代表。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8
毛姆用一種平鋪直敘,不加修飾的手法近乎坦白地訴說了他所了解的斯特里克蘭的一生,這剛好跟斯特里克蘭畫畫的技法一樣,粗糙卻動人。
作為畫家,半路出家的斯特里克蘭毫無疑問是成功的,但作為父親,丈夫,朋友,股票經紀這些角色,他可謂是不折不扣的失敗者,甚至是可以被世俗道德所譴責的`對象。但這些在前者面前好像不值一提。
都說這是一本關于夢想的書,“滿地都是六便士,而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比绻麅H僅以此為例,來歌頌夢想的偉大,未免有些空中樓閣與不切實際,很像成功學告訴你,只要朝著夢想不斷努力,就會成功。要知道,主角斯特里克蘭是一個被上天眷顧的寵兒,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被賦予的夢想與才能,他所做的就是一直畫下去。而他的朋友斯特羅夫,因為僅僅被賦予了創(chuàng)作沖動卻沒有相應的才能,最終只能在追逐不切實際的夢想中迷失了自我。
所以,夢想不能一概而論,沒有誰比誰的更高級,我想對于查理芒格和巴菲特而言,六便士比月亮要神圣很多吧。
也許每個人都是帶著某種使命來到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很幸運,但絕大多數人找到那使命可能要像去西天取經一樣難,所以很多人中途就放棄了,過起了看似“合理”的生活。我覺得這本書想喚醒的就是這樣一群“合理”的人,不妨停下腳步,抬起頭,再試試看?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9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著名作家毛姆代表作。關于這個題目,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和月亮一樣都是圓的,閃閃發(fā)光的,但是一個崇高,一個卑微,一個理想,一個現實,可能永遠都無法同行吧。
小說主要講了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原本是倫敦的一位成功的證券經紀人,人到中年后卻迷戀上繪畫,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性,并最終選擇棄絕文明世界,來到南太平洋與世隔絕的小島上,在那里終于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的藝術氣質的氛圍,創(chuàng)作出一幅又一幅令后世震驚的藝術杰作。
主人公之前的生活是穩(wěn)定的,優(yōu)越的,幸福的,也是平凡的,也許是無趣的。平靜的波濤下藏著暗潮涌動,也許你我都是其中一員,雖然大部分的我們都是不甘于平凡,卻又害怕打破平靜,擔心風雨過后不是彩虹而是更兇猛的風暴。無疑主人公是大膽的,是不可思議的,是不走尋常路的,是神經病的,敢于做真實的自己,敢于追求自己的愛好,盡管追求藝術的道路上有數不盡的坎坷,也從不后悔,也甘之如飴,最后在小島上被病魔纏身,雙目失明,依然堅持在墻壁上作畫,給世人留下了巨作的同時也留下了無盡的思考。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你是選擇遙望還是選擇追逐?等風來,不如追風去!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10
花了點時間,思考該如何評價這本好評如潮、被許多人奉為圭臬的書。
看到很多人在爭論到底應該抬頭仰望月亮,還是俯身去拾六便士,然后得出一個讓我很想呵呵的結論:要對這個庸俗的社會豎起中指,一頭扎進理想且永不回頭的人才是最酷的。毛姆塑造了一個冷漠自我的天才,借以藐視一個現代社會的文明人所倚重的`一切,物質、名利和人際,撕掉這層面具之后的我們還剩什么,我理解為三個層面,一是自我,二是自我對外界的感知,三是自我 感知的個性化表達。非要在月亮和六便士里選擇其一,大概就像在問你媽和我同時掉進水里你要救誰\這種智障問題一樣吧。斯特里克蘭是個極端設定的小說角色,極端自我又極端天才,人們可說他恃才傲物也可對他的成功頂禮膜拜,但如果他的一身臭毛病落在一個凡夫俗子身上,比如一個同樣不顧一切追尋夢想卻最終失敗的人,眾人的評價一定是截然相反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夢想與人情味、友善待人、社會道德感并不矛盾,相反其實我更喜歡布魯諾船長關于生活的溫和追求,這同樣是一種美。
整體來說有啟發(fā)有感想,其實可以打四星,扣掉一星純粹是因為部分對女性充滿惡意、過分刻薄的諷刺(不客氣地說一句,毛姆大概是個自命不凡的樸素唯物主義論者),以及不喜歡各種過于直白、充滿灌輸性的主題說教。
斯特里克蘭用繪畫這樣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感知,毛姆也是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的看法,只是這看法是否被人認可就見仁見智了,我只是一個持保留意見的讀者。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11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提詩在上頭”
看了書友王宗英的評論,直接無話。原樣搬來鎮(zhèn)鎮(zhèn)門面:夸父死在了逐日的路上。
海子說,“擊鼓之后,我們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臟叫做月亮”,這月亮破碎在了鐵軌上。
只顧抬頭望月的斯特里克蘭,若非遇到自愿奉上六便士之人,早已是破爛閣樓里的一具腐尸。
理想是偉大的。
可以肆無忌憚地追隨理想的年華是幸福的。
但是,正如安泰的力量來自大地一樣,理想的存續(xù)也決乎于手中是否握有最后的六便士。理想是年輕人的專利,并不意味著成熟必將伴隨理想的喪失。成熟不過是既看清了月亮與六便士之間的關系,也愿意為自己的.六便士負責而已。要抬頭望月,也要低頭看路,否則會得頸椎病的。
抬頭者燦爛,低頭者長久。人們常常喜歡把這二者對立起來,實則不然。畢竟世上還有富蘭克林和曾國藩們,既長久,又熱烈。至于夸父、海子和斯特里克蘭們,讓我敬佩,更多的是同情。
當然,他們根本不需要這種廉價的同情。正如年輕的你,可以也應該不負年華肆無忌憚地抬頭望月,而完全不必顧忌周圍人的目光一樣……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12
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毛姆對女性存在著偏見,但是仔細想想就大部分女性,寫的還是一針見血。早期不明白為什么斯特里克蘭非要拋棄家庭才能追求理想,嚴格意義上這兩者并不沖突。
斯特里克蘭夫人失去斯特里克蘭絕望過后能堅強面對生活而布蘭琪則絕望到自殺,人之間真是相差太大。最困惑的是布蘭琪在斯特里克蘭來之前和德克可以說是相親相愛,相濡以沫,而斯特里克蘭來后卻完全是相反的,難道說他們之前的表現出來的愛都是假的,都是布蘭琪虛假的表現?
最可憐的`是德克,但是最富有的也是德克。他的善良、熱情、仁慈、富有同情心…,他對布蘭琪說,不是因為斯特里克蘭是個天才畫家才把他接到家里照顧,而因為他是一個人。超感動,他是本書的超級大好人。
斯特里克蘭不善言辭,不遵照社會規(guī)則行事的怪人藝術家。我個人覺得愛上了一個不愛你的人是可悲的,強行介入他的生活是不值得同情的。我不喜歡斯特里克蘭但是敬佩他,如船長說的追求美,他為了追求心中的那份美可以拋棄一切、放棄一切、摒棄周圍一切。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13
也許有些時候會痛恨自己的平庸,無所建樹,干什么事情都不能隨心所欲。是的,因為你我皆是俗人。我們癡迷于功利、金錢、欲望。但心底的某個角落總有一種聲音在吶喊,想沖破喉嚨。
《月亮與六便士》或許就是這么一個存在。它用理想與現實、藝術與生活、社會與自由、感情與理智的沖突貫穿小說。以斯特里克蘭展現出來。他本是一位平凡的證券經紀人卻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畫畫而拋妻棄子,輾轉于巴黎、馬賽、南太平洋小島。對世俗嗤之以鼻,對藝術理想孜孜以求。直到死,依舊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樣的人可能在我們俗人看來真的很討厭:對什么都不在意,不在意家人,他們的死活、他們的未來;不在意恩情,朋友的關心冷嘲熱諷,甚至嘲笑朋友的.熱情,對方是個不折不扣的蠢貨。
可能在世界上真的寸步難行,但是能在精神世界里馳騁又有何不可?畢竟生活不僅眼前的茍且,還有詩與遠方。有高高在上的月亮,哪能對地上的六便士俯首稱臣。你可能覺得斯特里克蘭是個奇葩、蠢貨,可是無獨有偶,書中亦有一位外科醫(yī)生拋棄大好前程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別人眼中或許是可惜,亦或是可憐,都不能使他感到一絲絲后悔。就以書中那描寫他的一段結束:做自己最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心平氣和,怎么能叫作賤自己?做一個有名的外科醫(yī)生,一年賺一萬英鎊,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這取決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14
總算把這本書看完了。這是本雪球老板反復,反復推薦的書。
主人公史崔蘭是天才畫家---高更,后印象派天才(我對后印象派不太理解,我猜是以畫比喻某種訴求的意思吧,這樣的畫更有感情的傳遞?)
貫穿該書,我想到的形容詞就是:不顧一切
史崔蘭追求夢想---畫畫,離開妻兒,拒絕朋友幫助。
后來,固執(zhí)的搶了他的粉絲胖子的'老婆(敲黑板,男人千萬不要胖,老婆都容易被人搶走,還有千萬不要輕易成為別人的粉絲),最后因為畫畫而身心疲憊,客死他鄉(xiāng)( 塔希提島),也談不上他鄉(xiāng),后期的史崔蘭(高更)已經不顧一切,心中沒有任何東西,只有畫畫,只有想把內心的東西畫出來;
史崔蘭太太從愛史崔蘭,到不顧一切的恨他,后來因為發(fā)現他是天才,又對外界說自己對史崔蘭不顧一切的愛;
胖子伯樂對老婆布蘭奇的懦弱,對史崔蘭(高更)的不顧一切的放縱,背后映射的是愛,崇拜;
胖子老婆布蘭奇本來過著無望的,機械的人生,由于畫家的出現,表現出的不顧一切迷戀,被甩后,自殺的決絕。
看完,回味......
每個人都努力的用著自己的方式活著,而這些方式相互磨合在一起有時候會起到很大的沖突。這個過程其實誰都沒有錯。
明白了這個,也就明白人與人交流,沖突是常態(tài),和平相處才是稀缺的。
如果要更多的和平相處,能做的就是多站在對方角度思考一下。
如同它的宣傳語一樣,上帝的磨盤磨得很慢,卻磨得很細。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15
大四時候看尼采的超人理論,說這個社會不能容忍部分人凌駕于規(guī)則之上,進而破壞部分人的生活。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無論怎樣的道德體系,適用的都只是大多數蕓蕓眾生,而更多推動這個社會的天才,卻往往不能適應于普遍性的社會規(guī)則。
斯特里克蘭背叛了幾乎所有人,妻子孩子朋友,他一直在用很極端的方式表達著對金錢地位以及別人同情的厭惡,在書過去三分之二的時候我都對這個男主著實愛不起來。吊兒郎當的沒有責任心又毫無義氣不懂感恩,仿佛全世界就只有他一個人,自私的活著。我一直想知道究竟什么才能撼動他那顆冷漠無情的心,直看到最后才恍然,他特立獨行,他桀驁不馴,他不在乎世人的目光,都是因為他只忠于自己的心,為了那虛無縹緲的`目的地,獨立的活著。
藝術作品的深淺并非只浮于手法技巧,斯特里克蘭瞎著還畫得出那般震人心魄的偉作不僅源于靈魂深處的渴望和對藝術毫無道理的使命感,更源于他把自己對世事與人性的通透與洞察融入了作品。藝術家本就是通過藝術手段傳達主觀世界,手段不是目的。這也恰恰解釋了為什么他要義無反顧的離開生活了17年的地方,因為不能兼得,那種環(huán)境和身份束縛了他主觀世界的構建和釋放。斯特里克蘭是天才,所以他總與周圍格格不入,也時常對周圍人的言辭行為表露出譏誚、嘲諷、不屑,這是兩種精神層面的碰撞。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相關文章: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5篇)03-05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通用21篇)09-24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01-08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12-21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01-04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書筆記05-22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03-21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02-18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心得03-15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心得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