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宗月大師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宗月大師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宗月大師讀后感1
初讀此文,是一種感慨與憐憫。
感慨,他有錢卻不享,憐憫,他被騙了還笑。
但,第二次讀,卻有時深深的敬意與感動。敬,他心中并無貧富之分,感動,他一直在做慈善事業(yè),無論貧富。他,是宗月大師,老舍轉道的引路人。
原本老舍家中并無錢供他上學,宗月大師也就是劉大叔慷慨解囊,不是施舍,而是單純幫忙。我知道,劉大叔是老舍頂感激的人,“沒有他,也許我一輩子也不會入學讀書。”沒有他,我們又何來“人民藝術家”?宗月大師很富,“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齊齊地排起來,可以占半條大街。”可是,后來?“現在,他每日一餐,入秋還穿著件夏布道袍!睘槭裁茨?因為老舍轉入公立學校時,他的財產已經出掉大半,而“他的財產有一部分是賣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騙了去的!笔遣皇巧的?不是啊。他是闊大爺,但他不以富傲人,他慈,他善,他忙,即使一貧如洗,且在每天都要為眾僧們找到齋飯吃的同時,他還舉辦粥廠等慈善事業(yè)……
有時富不代表什么,窮亦是如此。雖窮,但若你吃喝嫖賭,整體不務正業(yè),那么,其實,你就是位精神窮人。相反,雖窮,但若你潔身自好,內心寧靜慈善,那么,其實你就是一位精神富人。宗月大師,不以富傲人,也許大多數人們都在利用他,而在他無用后又一腳踹了他,但他仍然笑得洪亮。為何?因為,他的內心,早已廣大無邊,其中充滿慈悲!因為,他的居心與言行,與佛如此相似!也許,他可憐,蠢,獲獲送走財產甚至讓妻兒也跟著受罪;但是,他卻早已超凡脫俗!
他是宗月大師,一位真真切切的敗家子兒,但在我的眼里,他更像是佛的轉世。
宗月大師讀后感2
宗月大師一生中都極為善良,老舍文中提到他為老舍兒時上學問題出手大方,他富時做慈善事業(yè),窮苦時仍做,令其妻子、兒女忍受饑寒,盡管如此他仍舊好善。他的善是大 善,更是博愛之心。
事實上,我認為善良并無大小之分,只要有心做好事,那便是善了。宗月大師的善是接近佛的,他做到了堅持自己的善舉,無論周圍如何改變,無論貧富貴賤,甚至連妻兒都不顧去救濟苦人,這大概是一種最接近佛的慈悲精神了,他竭盡了他的全力去濟貧,不吝嗇任何東西,直至他離開這個世界。他的善,我認為不僅挽救了很多苦人,他更在傳遞著善心。他將他一言一行深深地刻在老舍先生的心中,使他能夠受益終生成為他的榜樣。這才是最接近極致的善吧。
在現如今,更是有類似地近似傳奇的人物。比如感動中國的白方禮老人,從1987年開始便開始了十余年靠自己蹬三輪的微薄但卻飽含沉甸甸善的收入資助貧困的孩子實現上學的夢想,直至他09年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白方禮老人他真的是竭盡自己的全力做了挽救孩子們一生的事,他的舉動不僅僅是那幾千元幾萬元的學費,他也將他的這種善永永遠遠留了下來,他將他的這種無私不求回報的愛不僅傳遞給了那數百位的貧困孩童,更向廣大社會傳遞著這種震撼人心的.正能量,這便與宗月大師的大善是相同的。
正是如此,宗月大師、白方禮老人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向我們傳遞著他們那似乎永無窮盡的愛與無私,教會我們不求回報地奉獻,這樣,當一切歸于平靜之時,你所留下的才會遠比你能夠帶去的要多得多。
宗月大師讀后感3
通過老舍對劉大叔的追憶,讓我深深感受到宗月大師心地善良,樂善好施的形象?梢哉f,除了老舍的母親,宗月大師是老舍一生影響最大的人。宗月大師的悲憫眾生讓我不由得欽佩萬分。
老舍與宗月大師的.緣分那就得從少年老舍的入學開始,家貧體弱,交不起學費,劉大叔沒要分文,把老舍帶進學堂。從這件在看自己看來可能就是舉手之勞的事上,可以看出劉大叔的仗義豪爽。他喜歡救助窮人,幫助那些需要的人,用老舍話說就是不以富傲人。他是個大善人,散盡家產救助親民,辦貧兒學校,粥廠等等慈善事業(yè),完全不考慮個人生活。這是一個真正無私的人,愛國的人,心系勞苦大眾的人。
享受過榮華富貴的他,居然受戒出家,定下心來苦修悟禪,嚴格要求自己,雖然出家但仍然放不下百姓。宗月大師是一個參悟人間大道的圣人,拿得起放得下。劉大叔那爽朗洪亮的笑聲貫穿全文,不管是家產萬貫時,家產被騙時,還是出家苦修時。老舍用這種方式表現出宗月大師超脫世俗的那份超然,不忘初心,永遠樂于助人。
宗月大師是大寫的“人”,他身上的品質值得我們所有學習。他的一言一行影響著老舍,以致與有人在了解到宗月大師生平的后,脫口而出道:“宗月大師就是老舍!币恍南蛏,樂于助人也是老舍先生一生在踐行的。
【宗月大師讀后感】相關文章:
宗月大師閱讀答案01-10
《大師》閱讀答案01-20
國學大師經典句子09-09
大師閱讀答案04-24
節(jié)奏大師入門攻略11-22
大師節(jié)選閱讀答案01-09
宜良陽宗海游玩攻略08-15
《十宗罪》讀后感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