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后感 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后感 ,歡迎大家分享。
呼蘭河傳讀后感 1
身體與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昨晚一口氣讀完了一本上世紀40年代的著名作家蕭紅寫的書——《呼蘭河傳》。這本書被著名作家矛盾評為: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凄婉的歌謠。作者蕭紅用灰色、輕松和真實的筆調(diào)描繪出了她小時候在祖父家呼蘭河所經(jīng)歷的種。種事情,在蕭紅的筆下,我看到了蕭紅和她那和藹的祖父度過的美好時光,看到偏遠閉塞的生存環(huán)境必然帶來小城物質(zhì)生活的原始落后的生活環(huán)境,過著清貧安康的日子卻又擺脫不開封建迷信的影子。
但讓我尤為深刻的畫面就是:小團圓媳婦的遭遇讓我感到憤怒,一個還處在天真無邪年紀12歲的姑娘被老胡家因封建迷信愚昧無知的行為活活折磨死了,又是挨打,又是被當眾脫掉衣服,抬入滾燙的熱水中,人們用手按住她的頭,用熱水往頭上澆,這樣折磨了三次,折磨一次昏一次。無論是肉體還是精神上,終究扛不住這般折磨,在最青春的`年華告別了這“沒人情味”的世界。
讀完這本書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還沉浸在這灰色的畫面中。但又反觀我們?nèi)缃竦纳顥l件和環(huán)境,我們應(yīng)該更加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更應(yīng)該學(xué)會生活,懂得感恩,內(nèi)心存留著一份屬于自己的小美好。
呼蘭河傳讀后感 2
在暑假里,我終于拿到了我夢寐以求的書——《呼蘭河傳》。我不知從何時起,就想看這本書了。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頁,開始讀了起來!
《呼蘭河傳》共有七章,每一章又有幾個小節(jié)。有幾章是來描寫呼蘭河鎮(zhèn)的全貌;有幾章是來寫令作者難以忘懷的呼蘭河鎮(zhèn)的人物;有一章是寫呼蘭河人的“精神盛舉”;還有一章專門寫作者祖父的花園。
我曾為作者小時候的天真會心地笑過;曾為小團圓媳婦的死去而惋惜;曾為呼蘭河人的迷信而感到擔憂;曾為作者祖父的花園的美麗而感到羨慕……作者寫出的字句十分生動優(yōu)美,能讓讀者融入環(huán)境里。作者笑,我也跟著開心;作者哭,我也跟著悲傷。
這一本不算太厚的書,我反反復(fù)復(fù)讀了四五遍。每一遍都會發(fā)現(xiàn)新的知識;每一遍我都會有新的見解;每一遍我都會有新的'感悟……這本書,我真是百看不厭!
爸爸媽媽也為這本書而著迷。爸爸說:“這是一本我讀過的的名著!”媽媽也說:“這本書的文筆十分了得呢!”
現(xiàn)在,我又要去看《呼蘭河傳》的其中幾章了!再見!
呼蘭河傳讀后感 3
寒假里,我讀了一本名叫《呼蘭河傳》的書,這本書是作家蕭紅在生命末期于香港完成的小說。這本書描寫了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東北小鎮(zhèn)呼蘭的風土人情,真實而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shù)仄椒、卑瑣、落后的生活現(xiàn)狀和得過且過、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tài)。
讀了《呼蘭河傳》后,我才知道。書中的小團圓媳婦只有12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yǎng)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里,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里,婆婆打她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在鄰居們的眼里,婆婆打她為的是讓團圓媳婦變得更懂事。沒過多久就被熱水燙死、冷水凍死了。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錢,使了那么大的勁,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呼蘭河傳讀后感 4
今天,我隨手翻開,《呼蘭河傳》這本書,正好翻到第二章——《瘟豬肉》?吹竭@個題目,我冒出了一肚子的問號:“瘟豬肉和普通豬肉有什么區(qū)別?”“吃瘟豬肉的人也會生病嗎?”,“豬又是怎樣得上這一種病的呢?”······
為了一探究竟,我?guī)е@一肚子的問號繼續(xù)讀了下去,故事的大致內(nèi)容是這樣的.:
一家的家豬掉進池子里淹死了,以十分便宜的價格出售,可這家的孩子當著他母親和鄰人的面說這是瘟豬肉,把媽媽弄生氣了,便打了孩子,孩子跑到外祖母那兒去了,外祖母本來想安慰一下這個可憐的孩子,可是她看見李奶奶在外頭,礙于面子,她用力的打了這個孩子。
我覺得這很不公平,不能因為礙于面子就去打人,罵人。我覺得這樣的人不可理喻,是對就對,是錯就錯。
呼蘭河傳讀后感 5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蕭紅在呼蘭河的童年的有趣故事?梢娮髡叩耐晟钍呛茏杂傻,無憂無慮的,快樂的。它向我們展示了上世紀初呼蘭河的風景和人物,并了解了作者的童年背景。
參考歷史背景,不難發(fā)現(xiàn)蕭紅的《呼蘭河傳》創(chuàng)作于1940年12月。她遭受了日本侵略者的刀口大火和疾病,他們互相攻擊,比她童年的生活還要糟糕許多倍。她寫這本書是為了表達她對自由與和平的向往。
《呼蘭河傳》告訴我們,蕭紅的'童年是孤獨的。她每天住在一個小院子里,里面有黃瓜和大瓜,每年都和蝴蝶、蚱蜢、蜻蜓呆在后花園里。她善良的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侶。呼蘭河這個小鎮(zhèn),孤獨,刻板,單調(diào),無色。人們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刻板生活。呼蘭河也是一個善良的地方。吵架了,就和平解決,沒有任何惡意。蕭紅生活在這樣一個孤獨的環(huán)境中,深深地烙印在她的靈魂中。
雖然這本書的內(nèi)容是零零碎碎的,不像小說,它記錄了蕭紅童年的真實寫照,但她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受到了日本人的限制,她多么想回到童年!這樣一本真正的書怎么可能不被人感動?
【呼蘭河傳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呼蘭河傳心得12-31
《呼蘭河傳》閱讀心得03-24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08-19
讀書筆記:《呼蘭河傳》03-31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06-02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07-06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09-27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01-17
《呼蘭河傳》 讀書筆記01-26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