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峪關景區(qū)導游詞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嘉峪關景區(qū)導游詞
作為一名專門引導游客、助人為樂的導游,編寫導游詞是必不可少的,導游詞可以加深游客對景點的印象,是提升講解水平的重要工具。寫導游詞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嘉峪關景區(qū)導游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嘉峪關景區(qū)導游詞1
嘉峪關旅游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全國唯一的長城文化與絲路文化交匯的城市。關城文物景區(qū)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qū);懸壁長城號稱“西部八達嶺”,盤旋于黑山之上,氣勢雄偉,蔚為壯觀;石關峽景區(qū)是絲路文化的典型代表,張騫出使西域就從這里經(jīng)過;魏晉墓群具有地下畫廊之稱,周邊分布著2000多座墓葬群,出土的“驛使圖”是中國郵政的標志;“七一”冰川終年積雪,距離市區(qū)116公里,是亞洲距離城市最近的冰川;嘉峪關夏季上升氣流優(yōu)良,是世界三大滑翔基地之一,舉辦過首屆國際滑翔賽。相繼建成的4A級東湖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紫軒葡萄酒莊園以及嘉峪關大劇院、多普勒氣象觀光塔、森林公園、長城博物館、城市博物館等一批人文景觀。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優(yōu)化旅游發(fā)展環(huán)境,挖掘提升文化內(nèi)涵,培育出
了一批特色精品線路與精品景點,初步形成了以“5A、4A級旅游景區(qū)”為龍頭、3A級景區(qū)為主體,文物古跡游、現(xiàn)代工業(yè)游、農(nóng)耕文化游、休閑生態(tài)度假游為一體的旅游格局。嘉峪關是長城文化和絲路文化的交匯點,世界歷史文化遺產(chǎn)地和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的嘉峪關關城、世界一流的國際滑翔基地、亞洲距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魏晉墓群、西部八達嶺之稱的懸壁長城、萬里長城第一墩、討賴河大峽谷、長城博物館、迎賓湖旅游園區(qū)、東湖生態(tài)園區(qū)和酒鋼水上樂園等旅游資源。是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嘉峪關市是中國鐵人三項運動訓練基地和專業(yè)賽場,是國際鐵人三項賽和全國汽車場地越野賽重要舉辦地,有西北一流的體育館場,是舉辦國際、國內(nèi)重大體育賽事的理想城市。目前,嘉峪關市已有四星級賓館3家、三星級賓館5家、二星級賓館3家、一星級1家,旅游定點飯店2家;有國際旅行社3家、國內(nèi)旅行社17家;旅游涉外定點餐館、商店、汽車公司、農(nóng)家樂共32家,形成了一定規(guī)模的綜合接待能力。2006年,嘉峪關市共接待游客74萬人次,旅游及相關產(chǎn)業(yè)收入3.12億元。去年,全社會旅游人數(shù)165萬人次,年均增長21.8%;旅游及相關產(chǎn)業(yè)收入7.5億元,年均增長23.7%,游客集散中心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形成,帶動了第三產(chǎn)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嘉峪關市已形成以冶金工業(yè)為主體,化工、電力、建材、機械、輕紡、食品為輔的工業(yè)體系。酒鋼集團公司已形成了以鋼鐵冶金工業(yè)為主體,冶金新材料、能源化工、裝備制造、食品釀造、建材工業(yè)為主導的多元工業(yè)體系。酒鋼(集團)公司已形成1000萬噸鐵、鋼、材綜合生產(chǎn)能力,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位居全國企業(yè)500強第155位。
嘉峪關市經(jīng)濟質(zhì)量較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笆晃濉币詠,嘉峪關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明顯提速。截止去年度,實現(xiàn)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184億元,是“十五”末的2.2倍;人均生產(chǎn)總值達到1.25萬美元,主要人均經(jīng)濟指標位居甘肅省前列。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865元,比“十五”末凈增3115元,連續(xù)七年位居甘肅省首位。先后獲得“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 “國家衛(wèi)生城市”、“國家環(huán)境保護模范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四連冠”等殊榮。2009年,吳邦國委員長視察我市時,欣然題詞:“湖光山色、戈壁明珠”。
嘉峪關市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富有西部情調(diào)、獨具大漠神韻的旅游紀念品頗受國內(nèi)外客商和旅游者的青睞,生產(chǎn)的旅游產(chǎn)品風雨雕、駝絨畫、夜光杯、嘉峪石硯產(chǎn)品等曾多次獲獎,在國內(nèi)外旅游市場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尤其是取材于大漠戈壁的天然沙漠風化奇石和野生干草、干花,經(jīng)人工精心選擇鑲制而成的大漠風雨雕系列產(chǎn)品,其造型逼真,構思新穎巧妙,賦予大漠風雨奇石人性化和不可復制性,是廣大游客的饋贈佳品,并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另外,嘉峪關市的風味小吃也是一絕,各地風味小吃盡匯于此,這里匯聚有四川、東北、江浙、陜西、新疆及省內(nèi)臨夏、蘭州等各地的維吾爾、回、朝鮮、漢等民族風味小吃30余種,頗受市民和旅游者的喜愛。
嘉峪關景區(qū)導游詞2
各位游客,今天我們所走的這條線路是一次美食之旅,美酒之旅,及紅色之旅。為什么說是他一次美食之旅呢?這就要說到我們貴州的母親河了。
每個人在說到自己家鄉(xiāng)的時侯,都會流露出非常自豪的神情說到:黃河從我們那兒流過,長江從我家門口經(jīng)過或是我們那兒有黃浦江有珠江,可見每個城市擁有自己的一條河流對他的人民來說是多么幸福而自豪的事情。我也不例外,我家就住在烏江邊,我的童年就是在江邊青色鵝卵石的陪伴以及烏江緩緩的流淌中度過,童年與小伙伴們在水里嬉戲游泳的歡笑聲時常在耳邊向起,也是他練就了我這魔鬼般的身材,烏江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無盡的歡樂與笑聲!那時候的我?guī)е闷娴哪抗馑紝ぶ鵀踅脑搭^在哪兒?這條美麗的河流究竟來自哪里又要流向何處?他的水為什么那么干凈而清澈?那時候的.我并不知道他就是我的母親河,甚至我認為世界上所有的江河都應該是像我的母親河一樣是烏藍色的干凈而清澈的。
烏江又名延江或黔江,他發(fā)源于貴州省威寧縣香爐山花魚洞,全長1037公里,流經(jīng)貴州境內(nèi)有800公里,最后經(jīng)重慶涪陵注入長江。因平峭壁突兀,陡峰千韌而形成一道天險,因此有人發(fā)出了“遍行天下路,難過烏江渡”的感慨!當年紅軍長征進入貴州黔北時就遭遇到了洶涌澎湃奔騰不惜的烏江,也就有了后來家喻戶曉的“強渡烏江”!清人莫友芝也曾在《滿江紅》里寫到“迭浪驚穿兩千里,插天千壁,隨處有云驅(qū)雪哄,電奔雷擊,激怒欲吞山峽勢,重門不放千艘入”寫盡了烏江的曠野與風流!然而現(xiàn)在的烏江少了幾分狂野與險阻更多的是溫婉與恬靜,因為在烏江的中下游建起了大大小小的電站十多個,其中最大的就是烏江電站,我們的黔電粵送,西電東送就是源自于我們的母親河烏江,他在真正的無私的造福于貴州黎明百姓,您說我們怎能不幸福呢?
說到這兒大家可能會有疑問了,南宋女詞人李清照不是也在烏江邊寫了一首詩嗎“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同一個烏江嗎?當然不是,那是在安徽和縣境內(nèi)的烏江渡,而我們這是“百里畫廊,百里烏江”,除了記憶中清色鵝卵石,在平還有奇山,怪石,碧水,險灘,廊橋,古鎮(zhèn)以及我們貴州獨特的葬俗懸棺葬!清代詩人梅若翁曾贊嘆到“蜀中山水奇,應推此第一”!所以他無愧于小三峽之稱。
烏江第一鎮(zhèn)烏江鎮(zhèn)的人民更是利用烏江無污染的水源釀制烏江豆腐,在加上烏江里生長的野生河魚和遵義的朝天椒烹制出了我們貴州有名的一道美食——烏江豆腐魚,豆腐越煮越嫩,魚刺少而肉多,有(香,鮮,嫩,滑)入口即化的口感。在當?shù)亓鱾髦欢雾樋诹铮簽踅L,烏江寬,烏江河里有個癟老三,癟老三梭的快,把它捉來做道菜,女的吃了睡不著男的吃了滿街躥?梢娺@烏江豆腐魚有多么的美味!所以來到烏江一定要品嘗烏江第一鎮(zhèn)的烏江豆腐魚才不枉此行。
謝謝大家!
嘉峪關景區(qū)導游詞3
昆明,云南省省會,具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是云南省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昆明自然風光優(yōu)美,名勝古跡眾多,氣候四季如春,鮮花長開不謝,風景四季如畫,素有“春城”和“花都”的美譽。昆明各類旅游設施齊全,是國際著名的風光旅游城市、國家級的.旅游度假區(qū)和平首批公布的平優(yōu)秀旅游城市之一。
昆明全市土地面積2。1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4。9萬公頃,湖泊面積377平方公里。全市范圍是高原紅壤地區(qū),適宜種植稻谷、小麥、蠶豆、玉米、馬鈴薯等糧食作物,烤煙、花卉、蔬菜、油菜等經(jīng)濟作物和桃、梨、蘋果、柑桔、葡萄、板栗等經(jīng)濟林木。市域內(nèi)有林地面積102。6萬公頃。
昆明地處云貴高原中部,地理位置為東經(jīng)120°45′、北緯25°2′。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huán)山,“城枕群山廓面湖,山川風景堪畫圖”。屬于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度。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氣候宜人,“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是極負盛名的“春城”。
“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季春。”昆明氣候濕潤,終年蒼翠滿城,花枝不斷,四時如春。優(yōu)越的氣候條件使400多種花卉在昆明1500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競相開放,其中尤為茶花、蘭花、杜鵑花、報春花馳名中外。昆明植物園是植物花卉薈萃之地,有近4000種熱帶、亞熱帶植物,以茶花最為著名。土特產(chǎn)品有咖啡、椰子糖、椰茸、天然椰子汁、椰子醬、香蕉、菠蘿及菠蘿蜜等。
昆明作為一座平西南地區(qū)的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也為昆明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昆明必游景點有:滇池、石林、翠湖公園、云南民族村、金殿公園、西山森林公園、九鄉(xiāng)風景區(qū)、圓通山、大觀樓、筇竹寺、世界園藝博覽園等。炮臺、?谘轮莨懦恰⒑?谌嗣窆珗@、?趦和珗@、萬綠園、假日海灘、寰島游樂城共十一個景點,還有金牛嶺烈士陵園、濱海公園、?隗w育館等景點。
嘉峪關景區(qū)導游詞4
尊敬的各位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嘉峪關關城講解員,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巍巍雄關耀中華。
這里,曾上演過一幕幕民族征戰(zhàn)的歷史話劇;這里,流傳過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處,團結奮斗的動人故事。巍巍雄關耀中華,古老的嘉峪關,就象一位歷史老人,六百多年來,離合悲歡的往事,滄海桑田的巨變,映在它古老的青磚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墻里。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關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早建九年。這里地勢險要,南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北是連綿起伏的黑山,兩山之間,只有30華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狹窄的地方,被稱作"河西第一隘口"。
關西的大草灘,黃草平沙,地域開闊,素為古戰(zhàn)場,關東是絲路重鎮(zhèn)酒泉,緊靠關東南坡下,有著名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終年不竭,可供人馬飲用,并可灌溉良田。這些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和險要的地理位置,是這里建關的主要原因。早在漢代,就在距關城北七里的石關峽口設有玉石障,依山憑險,設共防守,據(jù)史料記載,明代以前,這里一直是"有關無城"。明王朝建立后,為了加強河西的軍事防御,征虜大將軍馮勝收復河西后,在此選址建關,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據(jù)歷史記載,嘉峪關"初有水而后置關,有關而后建樓,有樓而后筑長城,長城筑而后關可守也"。
嘉峪關從建關到成為堅固的防御工程,經(jīng)歷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時間。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首筑土城,周長220丈,高2丈許,就是現(xiàn)在的內(nèi)城夯筑部分,當時只是有關無樓。明弘冶八年(公元148年),肅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羅城嘉峪關正門項修建嘉峪關關樓,也就是說,嘉峪關關樓是關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的,史書上記載說:"李端澄構大樓以壯觀,望之四達",又過了11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關的樣式,規(guī)格修建了內(nèi)城光化樓和柔遠樓,同時,還修建了官廳,倉庫等附屬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尚書翟鑾視察河西防務,認為這里必須加強防務,于是大興土木加固關城,在關城上增修敵樓,角樓等,并在關南關北修筑兩翼長城和烽火臺等。至此,一座規(guī)模浩大,建筑宏偉的古雄關挺立在戈壁巖崗之上,它像一隊威武雄壯的戰(zhàn)士,屹立在兩山之間,伸出雙臂,牢牢地守衛(wèi)著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
公元1873年當時的陜西直隸總督左宗堂在收復新疆伊犁時速經(jīng)嘉峪關,面對雄偉壯觀,氣勢磅榜的關城,提筆寫下"天下第一雄關"的巨匾懸掛于嘉峪關樓上,為雄關又添了幾分威嚴,幾分雄壯。清末因禁煙而被貶赴伊犁的愛國將領林則徐于1842年10月11日途經(jīng)嘉峪關時,面對巍巍雄關和大漠風光寫下了著名的詩篇
回頭,曾有這樣一幅對聯(lián)記載關樓的滄桑歷史:歷明清經(jīng)民國毀于風雨歲月空留遺址,靜觀世事滄桑:愛中華修長城建在升平年代恢復原貌,再睹華夏春色。更值得一提的是長城學專家羅哲文老先生也詩興大發(fā);口占七絕一首:嘉峪山前起煤城,墻臺高峙氣蕭森雄關天下今誰主,游客登樓話古今。是的,雄關本身的防御意義早已成為了過去,而今登上這座氣宇軒昂的關城,人們不僅為它的氣勢,它的雄壯,為祖輩們的智慧所折服,更多的是在思索和尋找。在改革開放,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今天,如何使這座關城煥發(fā)出無比的生命力,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誰說春風不度玉門關?改革開放的春風早己吹綠了關城內(nèi)外。
大開發(fā)的春風為關城的建設推波助瀾。使機遇與挑戰(zhàn)同時擺在我們面前。是固守著祖輩留給我們的這筆財富而滿足于現(xiàn)狀,還是積極探索,尋找差距,開拓進?事實是最好的口答;關城作為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當之無愧地被授予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九九六年被授予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今天在實施西部大開發(fā)的宏偉戰(zhàn)略中,雄關又在爭創(chuàng)平優(yōu)秀旅游城市的活動中找差距,定措施,這些都意味著關城人正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神賦予關城以新的`意義。嘉峪關人更是信心百倍,在市委,市平的超常發(fā)展戰(zhàn)略指引下,為關城未來的發(fā)展設計了新的藍圖,在這個新的定位中,創(chuàng)新是靈魂,墨守成規(guī)意味著被淘汰,關城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吸引海內(nèi)外人士的磁石,要讓這顆磁石閃爍出耀眼的光芒,讓關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呈現(xiàn)出更加雄偉的風姿,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巍巍雄關耀中華。登臨長城,憑吊嘉峪關曾經(jīng)的繁華,我們將繼承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團結向上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以飽滿的精神風貌,開拓未來,創(chuàng)造明天。
嘉峪關景區(qū)導游詞5
嘉峪關關城在嘉峪關市區(qū)西南6公里處,位于嘉峪關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地勢最高的嘉峪山上,城關兩翼的城墻橫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連黑山懸壁長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萬里長城西端主宰,自古為河西第一隘口。
關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從初建到筑成一座完整的關隘,經(jīng)歷了168年(1372-1539年)的時間,是明代長城沿線九鎮(zhèn)所轄千余個關隘中最雄險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1961年3月,被平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地勢險要,建筑雄偉而得有“天下雄關”、“連陲鎖陰”之稱。嘉峪關由內(nèi)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成重疊并守之勢,壁壘森嚴,與長城連為一體,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軍事防御體系,F(xiàn)在關城以內(nèi)城為主,周長640米,面積2.5萬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黃土夯筑而成,西側以磚包墻,雄偉堅固。內(nèi)城開東西兩門,東為“光化門”,意為紫氣東升,光華普照;西為“柔遠門”,意為以懷柔而致遠,安定西陲。門臺上建有三層歇山頂式建筑。東西門各有一甕城圍護,西門外有一羅城,與外城南北墻相連,有“嘉峪關”門通往關外,上建嘉峪關樓。嘉峪關內(nèi)城墻上還建有箭樓、敵樓、角樓、閣樓、閘門樓共十四座,關城內(nèi)建有游擊將軍府、井亭、文昌閣,東門外建有關帝廟、牌樓、戲樓等。整個建筑布局精巧,氣勢雄渾,與遠隔萬里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遙相呼應。
在嘉峪關流傳一個歌頌古代工匠的傳說。說是明朝修嘉峪關時,主管官員給工程主管人出難題,要求他預算用材必須準確無誤。在工匠們的幫助下,工程主管人進行了精確的計算。結果工程竣工時,所備的磚瓦木石恰恰用完,只剩下一塊城磚,稱為“最后一塊磚”,F(xiàn)在這塊磚仍放在會極門(西甕城門)門樓檐臺上,旅游者慕名都要來看一看這“最后一塊磚”,引起對古代工匠們的聰明、智慧的敬佩之情。
嘉峪關自建造以來,屢有戰(zhàn)事。明正德年間的`1515-1520xx年,吐魯番滿速爾兵數(shù)犯河西。當時嘉峪關只是座孤城,以致滿速爾兵兩破關城,并屢掠附近請部民眾牛羊。直到1539年嘉峪關建成為一座完整的軍事防御工程后,關城鎖陰邊睡,又有明墻暗壁相合,才真正成為固若金湯的天下第一關。
今天,嘉峪關經(jīng)過修葺,仍可見當年雄險的邊關氣勢,登關樓遠眺,長城似游龍浮動于浩翰沙海,若斷若續(xù),忽隱忽現(xiàn)。天晴之日,或海市蜃樓,或塞上風光,奇特景色,盡收眼底。
嘉峪關景區(qū)導游詞6
汪口村為徽州府城陸路經(jīng)婺源至江西饒州的必經(jīng)之地,又系婺源縣城連通東北鄉(xiāng)水路,貨運到樂平、鄱陽、九江等處之碼頭。明清時期,這里店鋪林立,商賈云集,景象繁華。雖經(jīng)千載滄桑,但留下的歷史遺跡諸多[
俞氏宗祠
位于村東頭,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是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
位。祠堂包括花園、書院,總占地面積1116平方米,為“中軸歇山式”建筑形式,分三進(門樓、享堂、寢堂)兩個相連四合院落。前后進各五間,中進三間,木板卷棚做頂,青石板鋪地。整個祠堂以細膩的木雕工藝見長,凡梁枋、斗拱、脊吻、檐椽、雀替、駝峰等處均巧飾雕琢,采用深雕、透雕、縷空雕的技藝,人物鳥獸仿佛呼之欲出,山水花果無不形態(tài)逼真。
平渡堰
位于汪口村水口河中,因形似曲尺,當?shù)厝怂追Q“曲尺堨”。由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經(jīng)學家、音韻學家江永(字慎修,婺源江灣人)設計建造。平渡堰南北長120米,寬15米。其南端靠岸,北端堰堨頭向上折成曲尺形,離岸空有6米寬的舟船通道。平渡堰在不設閘門的情況下,同時解決了蓄水、通舟、緩水勢的矛盾,是平水利建設史上的杰作。平渡堰的建成進一步促進了汪口商業(yè)碼頭的發(fā)展。繁盛之時,汪口村有18個河埠碼頭供商貨轉運。堰體雖經(jīng)200多年洪水沖擊,依然片石無損。
養(yǎng)源書屋
養(yǎng)源書屋坐落于汪口下街桐木嶺巷石級頂部。由賜封奉直大夫(從五品)、翰林院待詔俞光鑾于清光緒五年(公元1880年)建造。在書屋院門圍墻上,有縣衙于光緒十年三月二十三日刻石明示碑文,落款為“欽加同知銜特授婺源縣正堂吳鶚”。書屋由前院、課堂、塾師室、廚房等組成,占地120平方米。前院內(nèi)有一棵古木樨。
存輿齋書院
坐落在酒坊巷,朝東八字大門,門首有翹角門樓,少雕飾;有小青瓦蓋的四水歸堂披檐,形成大方套著小方的.天井,天井上沒有樓層;自天井進入正廳有敞開式磚木構架,上方是斜格木柵欄裝飾;屋內(nèi)除柵欄托和護凈有幾組簡潔的線條雕刻外,再無一處雕刻。宅內(nèi)掛著3副古木刻楹聯(lián),自上而下分別用楷書、隸書、行楷書寫,書體流暢猷勁,落款均為“王杰”,且有冶印。
一經(jīng)堂
坐落在李家巷中段,其主人俞念曾是公元1737年(清乾隆二年)州同知(五品)。他從“人遺子,金滿籯,吾教子,惟一經(jīng)”的古訓,將自己的廳堂取名“一經(jīng)堂”。一經(jīng)堂占地面積為150平方米,三間兩廂。其特點是,石庫門枋的門面磚雕、石雕簡樸,而室內(nèi)的梁、門、檻、護凈等木雕則精雕細刻保存完好。天井有非常講究的排水系統(tǒng)。
俞念曾
建于公元1795年(清乾隆60年)。占地面積250平方米,三進五間,院子北面有一間專供閨秀生活起居用的“繡樓”,繡樓花檻雕工別致。正堂檐角、門面上下,磚、
石雕構圖講究,物體逼真,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大夫第
現(xiàn)存大夫第有兩處。一處在李家巷,為清咸豐年間(1851—1861年)建的一座官宅。占地為200平方米,是一幢回廊式建筑,其石庫門的石雕精美絕倫。右隔壁還有一間完整的生活起居室。另一大夫第在四通巷,也是回廊式建筑,比李家巷的大夫第更有氣勢,保存也更完整。
生訓堂
是汪口村的一幢明末建筑,屋內(nèi)極少雕飾,梁枋上只雕幾組簡潔的線條,窗戶上是很樸素的方格窗門。外墻用開磚裝斗,前廳內(nèi)墻用2米高,80公分寬的青石板做墻裙,莊重而堅固。
守訓堂
建于乾隆年間,在柴薪巷內(nèi)。超脊馬頭墻,有臨巷更樓。進入大門通過更樓才進入院內(nèi)。院子是一個小巧的花園,花園邊上是一個私熟館。進入大門通過過道就是靠墻天井。正屋有一進三間,兩廂二層結構。樓上正間存有供奉三代祖先牌位的神龕。俞運行宅建于清代。石庫門枋上有飛檐戧角、重瓦斗拱的門罩。門枋上下左右雕有精致的人物、場景、花草等磚石雕刻。大院門樓內(nèi)側上方有麒麟送子磚雕。大門朝東,大門內(nèi)是被徽商賦予聚財降福、四水歸堂觀念的高深天井?妥c廚房在東邊,正廳與客座之間是女主人寢室。女主人寢室之所以設在此,是方便她內(nèi)外兼顧照應周全?妥鶚巧鲜抢C樓。
官路正街
始建于宋代大觀年間(約1110),繁華于清代初期。古街道東西向,呈彎月型,青石板路面,全長約670米。全村340余幢古民居,其街面上就占了150余幢。古街建筑均磚木結構,粉墻黛瓦,有二至三層和三進規(guī)模。官路正街上的老屋,一般不設庭院,只有店面、客座和櫥房設施。據(jù)《婺源縣志》載,汪口古為重要的水陸碼頭,“通舟止此”。明末清初時期,沿街家家設店,商旅輻輳,裕豐同茂、悅來和德通、以及裕馥隆、發(fā)芬源、等老字號店鋪茶號鱗次櫛比。如今,漫步古色古香的長街,既有清新寂靜之感,亦依稀可感昔日商業(yè)碼頭的繁華。汪口村落地勢前低后高,極具層次。先人出自于嚴防火燭,便利排水和人流出入等考慮,故從街頭至街末,設置了從溪埠至村落縱深的酒坊、雙桂、柴薪、四公、賭坊等十八條主要巷道;開設了與巷道相連的十八處溪埠碼頭。給當時河灘上常停泊的百十號商船裝卸貨物提供了方便,對汪口這個“草鞋碼頭”的經(jīng)濟貿(mào)易交往與繁榮,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嘉峪關景區(qū)導游詞7
尊敬的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嘉峪關關城講解員張敏,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巍巍雄關耀中華。這里,曾上演過一幕幕民族征戰(zhàn)的歷史話;這里,流傳過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處,團結奮斗的動人故事。巍巍雄關耀中華,古老的嘉峪關,就象一位歷史老人,六百多年來,離合悲歡的往事,滄海桑田的巨變,映在它古老的青磚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墻里。
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關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早建九年。這里地勢險要,南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北是連綿起伏的黑山,兩山之間,只有30華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狹窄的地方,被稱作"河西第一隘口"。關西的大草灘,黃草平沙,地域開闊,素為古戰(zhàn)場,關東是絲路重鎮(zhèn)酒泉,緊靠關東南坡下,有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終年不竭,可供人馬飲用,并可灌溉良田。這些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和險要的地理位置,是這里建關的主要原因。早在漢代,就在距關城北七里的石關峽口設有玉石障,依山憑險,設共防守,據(jù)史料記載,明代以前,這里一直是"有關無城"。
明王朝建立后,為了加強河西的軍事防御,征虜大將軍馮勝收復河西后,在此選址建關,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據(jù)歷史記載,嘉峪關"初有水而后置關,有關而后建樓,有樓而后筑長城,長城筑而后關可守也"。嘉峪關從建關到成為堅固的防御工程,經(jīng)歷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時間。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首筑土城,周長220丈,高2丈許,就是現(xiàn)在的內(nèi)城夯筑部分,當時只是有關無樓。明弘冶八年(公元148年),肅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羅城嘉峪關正門項修建嘉峪關關樓,也就是說,嘉峪關關樓是關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的,史書上記載說:"李端澄構大樓以壯觀,望之四達",又過了20xx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公元1520xx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關的樣式、規(guī)格修建了內(nèi)城光化樓和柔遠樓,同時,還修建了官廳、倉庫等附屬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尚書翟鑾視察河西防務,認為這里必須加強防務,于是大興土木加固關城,在關城上增修敵樓、角樓等,并在關南關北修筑兩翼長城和烽火臺等。至此,一座規(guī)模浩大,建筑宏偉的古雄關挺立在戈壁巖崗之上,它像一隊威武雄壯的戰(zhàn)士,屹立在兩山之間、伸出雙臂,牢牢地守衛(wèi)著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公元1873年當時的陜西直隸總督左宗堂在收復新疆伊犁時速經(jīng)嘉峪關,面對雄偉壯觀、氣勢磅榜的關城,提筆寫下"天下第一雄關"的巨匾懸掛于嘉峪關樓上,為雄關又添了幾分威嚴、幾分雄壯。清末因禁煙而被貶赴伊犁的愛國將領林則徐于1842年10月11日途經(jīng)嘉峪關時,面對巍巍雄關和大漠風光寫下了的詩篇
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入駐馬蹄。
飛閣造連秦樹直,綜垣斜壓隴云低。
天山峭摩肩立,瀚海蒼茫人望迷。
誰道堵函千古險,目看只見一九泥。
嘉峪關景區(qū)導游詞8
成山頭國家AAAA風景名勝區(qū)位于膠東半島榮成成山山脈的最東端,故而得名“成山頭”。這里是平陸海交接的.最東端,世稱好運角,1988年被平批準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20xx年10月又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AAAA級旅游區(qū),被《平國家地理》雜志評為“平最美的八大海岸”大陸第一名。
成山頭海岸線上分布有柳夼紅層巖石等獨特的基巖海蝕地貌和眾多的人文歷史遺跡,是平北方海域海洋生物物種多樣性較為豐富的海域。古時,成山頭被認為是日神所居之地。據(jù)《史記》載,姜太公封八神,日神首東,曾在此拜日神迎日出,修日主祠。公元前219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曾2次駕臨此地,拜祭日主、修長橋、求長生不老之藥,留下了“秦橋遺跡”、“秦代立石”、“射鮫臺”、秦丞相李斯手書“天盡頭秦東門”等歷史遺跡和人文景觀。據(jù)《史記》記載,秦皇漢武曾多次東巡成山頭,拜日神求長生不老之藥。
公元前94年,漢武帝劉徹率領文官武將自今西安出發(fā),途經(jīng)泰山,一路東進巡游海上,直至成山頭,被“成山頭日出”這一奇麗的自然景觀所折服,遂下令在成山頭修筑拜日臺、拓日主祠、以感恩澤,且作“赤雁歌”志之。
成山頭,高峰突兀騰伏,如巨龍吮吸滄海,氣勢恢宏,景象萬千;成山頭,煙波浩渺、鯨逐鮫戲。
嘉峪關景區(qū)導游詞9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黃旗海旅游觀光。非常高興能有機會陪同各位一道欣賞領略黃旗海的風光美景,希望我的導游服務能夠令各位滿意,使我們共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在游覽的過程中,您將了解到黃旗海曾經(jīng)輝煌的過去,觀賞到秀麗的湖光山色,親身體會到我們?yōu)跆m察布人民的真誠和熱情。
衷心祝愿大家玩得開心,過得愉快。從京包線上觀察,在察哈爾右翼前旗土貴烏拉鎮(zhèn)以北十公里處,有一泓深藍色的水域,東西長約20公里,南北寬約9公里,這便是當年以盛產(chǎn)鯽魚而聞名的黃旗海。黃旗海,蒙古語為昂蓋淖爾,因在昔日的察哈爾正黃旗二蘇木境內(nèi),故漢名稱黃旗海和二蘇木海。黃旗海系在第三紀地殼斷裂運動中形成的斷陷盆地。四周環(huán)繞低山、丘陵、臺地,岸畔曾是平闊的草原,近海蘆葦叢生,水草豐美,水鳥翔集,牛羊成群,是蒙古族世代繁衍生息的樂土,也是察哈爾蒙古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據(jù)史料記載,察哈爾部眾原是蒙古大汗的護衛(wèi)軍,或稱做大汗統(tǒng)領的“親軍”,在蒙古文《成吉思汗箴言》中,曾將“察哈爾”贊喻為大汗的護身“寶劍”和“盔甲”。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嫡系子孫達延汗統(tǒng)一蒙古各部落后,為了鞏固汗權,分封諸子領有各部,逐漸形成察哈爾八部。1634年,察哈爾部林丹汗(成吉思汗第二十二世孫)兵敗病逝于青海草原,整個蒙古盡被清朝統(tǒng)治,原察哈爾八部被分建為八個札薩克旗?滴跏哪(1675年),因林丹汗后裔起義反清,平叛后,康熙對察哈爾部甚為耽心,便廢止察哈爾部的'王公札薩克旗制改為總管旗制,將察哈爾編為左、右翼各四旗。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設都統(tǒng)駐張家口管轄察哈爾八旗。聽完這段察哈爾蒙古族部落史,大家可以想象這里曾是一片令人留連忘返的地方,它見證了察哈爾部蒙古族的興衰起落。清代至民國年間,其四周的牧地被大量墾植,自然生態(tài)受到嚴重破壞。
平前,黃旗海所產(chǎn)的鯽魚美味可口,享有盛名,當時以“官村鯽魚”之名(官村即土貴烏拉的舊稱)通過京包線暢銷京津地區(qū)。平后,黃旗海鯽魚每年大批地運往祖國各地,年產(chǎn)量達到2400噸,曾上過國宴,執(zhí)行過接待來自世界各地外賓的任務。但在六十年代,因水土流失,海水污染,黃旗海鹽堿度逐年增高,出現(xiàn)了嚴重的死魚現(xiàn)象,到七十年代,魚類瀕于絕跡。近年來,從青海運回14000條適于鹽湖生長的鰉魚,放入黃旗海中,1987年試捕幾網(wǎng),盡管捕獲魚數(shù)極度少,但說明黃旗海的漁業(yè)仍有興旺的希望。黃旗海的鯽魚曾極負盛名,黃旗海畔富饒的牧場曾養(yǎng)育了世代的察哈爾兒女,盡管如今的黃旗海已失去它昔日的風貌,但它仍以“塞外圣潔明塘”之譽稱深深地埋在人們的心中。游人蕩舟水面,仍可領略海天一色,風物無邊的景致。
嘉峪關景區(qū)導游詞10
我們的車在筆直的公路上飛速的行駛著,南邊巍峨的祁連山脈連綿不斷,公路兩旁茫茫戈壁,一望無際。正當我無聊的時候,突然爸爸叫起來,“看!城墻,嘉峪關快到了。”這下我精神了起來。
我們來到嘉峪關,高高的城墻,雄偉的塔樓,讓我不禁聯(lián)想到在城樓上舉弓搭箭的將士們在和入侵的匈奴作戰(zhàn)時的情形,嘉峪關由內(nèi)城、甕城、羅城、城壕,長城峰臺等組成。我一口氣跑上城樓,看見內(nèi)城四角有角樓,像碉堡的樣子,是守城士兵值勤放哨的地方。南北城墻建有敵樓,是放置兵器的地方。內(nèi)城是關城的主體,都有甕城保護,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御體系,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嘉峪關是明代長城,距今已有631年的歷史,建于明洪武5年,歷史悠久,我走進城關,抬頭望去,看見一只燕子飛進了一條墻縫里,我覺得好奇怪,難道燕子的窩筑在墻縫里嗎?就在這時,一塊石碑告訴我了答案,原來這還有一個傳說呢。那時,雌燕和雄燕一起出關覓食,雌燕早回窩,而雄燕回來的時候,城門已關閉,,因為城墻太高了,飛不上來,便一頭撞死在城墻上,雌燕悲痛欲絕,不時發(fā)出“啾啾”燕鳴聲,一直到死。古時,人們把在嘉峪關內(nèi)能聽到燕鳴聲視為吉祥之聲,將軍出關征戰(zhàn)時,夫人就擊墻祈禱,后來將士出關前,全家一起到墻角擊墻祈禱,形成一種風俗。
走出嘉峪關,我驚嘆于古人的智慧,他們能在茫茫戈壁上建造起那么宏偉的城關,來阻擋匈奴的入侵,真是讓人不可思議,我會永遠記住它!
嘉峪關景區(qū)導游詞11
各位游客:
現(xiàn)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八達嶺高速公路上,馬上就要進入即將參觀的八達嶺景區(qū)。前面的那座山就是軍都山,八達嶺長城就盤踞在這座山上。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古代人民就已經(jīng)開始修建長城了,那個時候諸侯爭霸,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邊界上紛紛修筑了長城,叫做互防長城。
而我國曾經(jīng)出現(xiàn)了三個修筑長城的高峰,分別是秦長城,漢長城,明長城。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tǒng)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為了加強統(tǒng)治,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將蒙恬30萬軍隊和很多勞力將原來北方的燕、趙、秦長城連了起來,并加以擴充,歷時9年修筑了一條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綿延萬里的長城,這也就是平歷史上第一道萬里長城。到了漢朝,漢武帝也是為了加強防御,"不叫胡馬度陰山",修筑了一條近兩萬里的長城,同時這也保護了新開發(fā)的絲綢之路,漢長城是秦長城的一道前沿陣地和防線,它西起新疆,東到遼東,是平歷史上修筑長城最長的朝代。而明長城則是平歷史上修筑長城的最高峰,工程之大,技術之精是獨一無二的。當年朱元璋在統(tǒng)一全國建立明王朝的過程中,采納了"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當時元朝雖然已經(jīng)滅亡,但是還保持著比較完整的軍事實力,加上逐漸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斷侵擾,所以開始修筑長城。明朝大規(guī)模修筑長城達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東起遼寧丹東鴨綠江邊的虎山,西到甘肅嘉峪關的明長城全長6350公里。明長城具備三個特點,筑構完備,管理完善,布局嚴密。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八達嶺長城就是明長城的一部分。而長城在我國古代最原始的目的雖然是防御,但是它同時還起到了其他的作用。第一就是軍事作用,第二則是經(jīng)濟作用,它不僅促進了屯田的開發(fā)和北疆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樂業(yè),第三是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此外,它還保護了通訊和促進了對外開放。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古代,不僅僅只有這三次修筑長城的經(jīng)歷,據(jù)統(tǒng)計,在上下兩千年里,先后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都修建過長城,有人做過粗略的計算,如果將長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墻,繞地球10圈兒多都有富裕。著名的民間傳說:烽火戲諸侯和孟姜女哭長城也是發(fā)生在萬里長城上的。如今,長城在經(jīng)過幾次修整之后,基本恢復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全長達到了10.8萬里。
剛才我們所經(jīng)過的路,就位于關溝中。關溝是燕山山脈和軍都山山脈的交會處,南起昌平區(qū)南口鎮(zhèn),西北到延慶縣八達嶺長城的城關,全長40里。是中原地區(qū)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明代在這里布置了四道防線,分別是南口關,居庸關,上關,八達嶺。在關溝中的疊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疊翠,可惜現(xiàn)在景觀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剛才我們所看到的那條鐵路就是由我們平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條鐵路,由詹天佑設計的京張鐵路。因為八達嶺地區(qū)地勢復雜,技術難點很多,所以詹天佑所設計的人字型鐵路,成功解決了車不能直接爬坡和轉彎的難題,而打通長達1091米的隧道也令中外人士嘆服,F(xiàn)在在青龍橋火車站樹立的銅像就是詹天佑的,還有紀念碑。關溝因為居庸關而著名,我們可以看到前面宏偉的建筑就是居庸關,它的名字起源于秦朝,以秦始皇遷徙"庸徒"在這里居住所以得名。在關內(nèi),有一個著名的漢白玉石臺,就是云臺。它是元代的一坐過街塔,上邊原來有三座藏式佛塔,在后來的地震中毀壞了。明代又在原處]建立了泰安寺,而在康熙年間又被毀了,只留下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柱礎和望柱。云臺的面積有310平方米臺下的券門上刻有獅、象、四不象、金翅鳥等浮雕,分別代表了佛教平五方五佛的座騎,還有天龍八部護法天神的浮雕。內(nèi)壁上還有四大天王浮雕和神獸圖案,券頂上還布滿了曼陀羅的圖樣,花中刻有佛像,共2215尊。還有六種文字鐫刻的《陀羅尼經(jīng)咒》和《造塔功德記》,這些都是元代的藝術精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的杰出代表,因為這里四通八達,故成為八達嶺?赡艽蠹視䥺,為什么要講長城修筑在這里?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八達嶺地區(qū)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僅守衛(wèi)著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師的西北大門。
八達嶺長城是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例如蕭太后巡幸,元太祖入關,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達嶺都是畢竟之路。說到這里,還有一個故事要講給大家:位于關城東門路旁,有一塊巨石,傳說在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經(jīng)過這里,曾經(jīng)站在這塊石頭上回望京城,所以這塊石頭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現(xiàn)在這塊石頭已經(jīng)不那么突出了。有一句話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長城非好漢。剛才介紹了那么多景觀,您一定急切的想來到景區(qū)游覽一番,不用著急,馬上您也要成為好漢了。好,這里就是著名的八達嶺長城遠處是壯麗的景色,而往下看就是長城重要的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翁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匾額:北門鎖鑰,我在前面已經(jīng)講過了。東門的匾額為:居庸外鎮(zhèn),意思是居庸關外又一重鎮(zhèn),F(xiàn)在我們向右下放看,在登城口的南側陳列著一門大炮,名為:神威大將軍。是崇禎年間制造的。
八達嶺長城有三臺兩墻組成,什么是三臺兩墻呢?現(xiàn)在就讓我給大家來解釋一下,三臺分別是城臺,敵臺,其中城臺構造的非常簡單,只是駐守的官兵避風寒的地方。那敵臺的構造相對就要復雜一些,分為兩層,下層是由田,井,回,等字形組成,上層有垛口和望孔是觀察軍情和射箭用的,所以這里也具有防御敵人的功能。
下面就到了烽火臺,又叫烽燧,狼煙臺。是不和長城相連的獨立建筑。一旦敵人來犯,就點燃烽火通報軍情,古人獎白天點燃的煙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明朝的時候,還對烽火與敵人的關系作了嚴格的規(guī)定:敵人百余個,燃一煙點一炮;五白人,燃兩煙點兩炮;千人以上,三煙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煙四炮;萬人以上,五煙五炮。就通過這種方式,在邊關的軍情能夠飛速的傳遞到皇城大內(nèi)。
說完了三臺,下面就來說一下兩墻。長城外側的高墻叫做牒墻,有垛口是用來防御敵人的。而內(nèi)側不足一米高的則叫作女兒墻,也叫做宇墻。在最開始長城內(nèi)側是沒有女兒墻的,可是經(jīng)常有人會跌下山崖,所以就修建了這道墻。在長城墻根的地方每隔不遠就有一個小水溝,雨天的時候由吐水嘴向外排水,以免水沖刷城墻。而長城的墻體里面使用石頭塊鑄成的,外邊砌上磚,再在上面鋪上石板,從而使建筑非常牢固!
嘉峪關景區(qū)導游詞12
在我們旅平業(yè)流傳著一句話:北京看墻頭,西安看墳頭,廣州看車頭,上?慈祟^,桂林看山頭,蘇州杭州看丫頭,那么我現(xiàn)在想問下大家,到了我們威?词裁茨?呵呵!這里沒有什么頭看,來這里看畫,江山如畫里。威海本身就是一副絕妙的山水畫,這里山清水秀,天藍海碧,綠樹成林,鮮花似錦。城建新穎,令人賞心悅目。而在這副美麗的山水畫中,更有一顆燦爛的明珠。它以其獨具特色的魅力,吸引著眾多的游人。它便是我們今天要去參觀的景點——劉公島。
劉公島之所以遠近聞名,是它不僅具有優(yōu)越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更具有吸引力的是它真實的記錄了歷史。在平近代史上,由于清平的`腐敗無能,使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在這個島上。劉公島,當年是平主義屠殺平人民的血腥戰(zhàn)場,也是中華民族蒙受恥辱的歷史見證地。它給后人留下的不僅是刻骨銘心的歷史教訓,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甚至是今后幾代人記。"腐敗亡國,落后挨打"。那麼,來劉公島參觀,其教育意義,是其他一些景點所不及的,F(xiàn)已被平公布為國家級旅游風景區(qū)。劉公島距市區(qū)旅游碼頭有2。1海里,乘船20分鐘即可到達。咱們到了威海碼頭之后,還要轉船進劉公島,現(xiàn)在我就將一些注意事項給大家講一下:第一,島上有許多吃海鮮的小攤,大家一定要先跟我游覽完景點之后再去看。不要我在前面走,大家在后面跟小販們討價還價,最后我會給大家留一定的自由活動時間。另外,大家要吃的話,一定要問好價錢、看看海鮮新不新鮮之后在坐下來吃,避免以后出現(xiàn)問題。第二,劉公島上是不產(chǎn)珍珠的,他們都是從蓬萊那邊運過來的,大家要買的話,可以到青島再買,無論是價格上還是質(zhì)量上都要好一些。第三,大家無論是在船上還是上了島之后,都要拿好自己的東西,因為島上外來人比較多,所以大家一定要仔細一點。第四,時間,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大家一定要掌握好時間,我們進島大約需要15分鐘,有暈船的將暈船藥吃上。另外,這船是有時間控制的,多長時間一個來回,都有規(guī)定。所以我說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集合,大家一定要定時到那兒。如果因為一個、兩個來晚了,我們就不等了。因為不能因為你一個人而耽誤全車人的時間。那你就只好自己坐船出島了。
劉公島上的北洋海軍提督署是威海重要的古跡之一。清光緒十二年(1887年),朝廷建立北洋水師,并設督署于島上,習稱北洋水師提督衙門,是北洋海軍的指揮機關。
嘉峪關景區(qū)導游詞13
尊敬游客們:
你們好!歡迎大家乘坐前往秦兵馬俑專車。我是您導游我姓石,你可以叫我小石或石導。下面我為您介紹一下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是秦始皇命令工匠們制作用來為他陪葬,就埋在離秦始皇凌不遠處地底下。1974年2月,當?shù)剞r(nóng)民楊志發(fā)等人在秦始皇陵東側15公里處打井時,偶然發(fā)現(xiàn)與真人真馬一樣大小兵馬俑。從此,一個埋藏了兩千多年地下軍陣被挖掘出來,并建成博物館。秦兵馬俑有一號、二號、三號坑和兵馬俑坑組成。展出了陶質(zhì)陪葬武士俑和兵馬俑共8000個?磥砬厥蓟蔬想在陰間地統(tǒng)一天下,所以用秦兵馬俑組成一支強大隊伍呢!
兵馬俑博物館到了,請您準備下車。等下車后大家請隨我來。
這三個坑中不僅規(guī)模宏大、各式各樣!看,我們來到了一號坑,他是三個坑中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為1460平方米,現(xiàn)在給大家40分鐘時間自由觀賞二、三號坑。40分鐘后道一號坑集合。
嘉峪關景區(qū)導游詞14
萬里長城——嘉峪關:“萬里長城——嘉峪關”是1961年平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內(nèi)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也是長城沿線保存最為完好、規(guī)模最為壯觀的古代軍事城堡,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美譽。
古老長城的豐姿:登上雄偉的嘉峪關,領略古老長城的豐姿,感受“天下第一雄關”的雄、壯、奇、美。關上,光化樓、柔遠樓、嘉峪關樓,三樓聳峙,雄偉壯觀;關內(nèi),游擊府肅穆典雅,陳列栩栩如生,文昌閣、戲臺、關帝廟雕梁畫棟,飛檐凌空,城垣布局精巧合理;關外,瀚?占,長風獵獵,千年古道清晰可辨;關下,九眼神泉,碧波蕩漾,景色宜人。極目遠望,西面是廣袤的大漠戈壁,北面是赤日炎炎的黑山,南面是蜿蜒起伏的祁連雪山,東面是優(yōu)美靚麗的嘉峪關市區(qū)。
雄壯非凡:廣闊的關城,橫臥戈壁灘上,兩側城墻與山相連。巍峨朱色的城樓昂然欲飛,襯托著祁連山如玉的雪峰,美麗如畫。登城樓遠望,萬里長城似龍游于戈壁灘瀚海間,天晴之日,或可見海市蜃樓。城下戈壁灘上駱駝隊的渾厚的悠揚的鈴聲,使人想起古代“絲稠之路”上的商隊和旅行者,令人神馳!清代林則徐因禁煙獲罪,被貶新疆,路經(jīng)嘉峪關,見這關如此雄偉,有詩贊道:“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人駐馬蹄。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睒O言這關的威嚴和雄偉壯麗。又云:“除是盧龍山海險,東南誰比此關雄!敝赋鲞@關真乃“雄關”。
古稱討賴河墩,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jiān)筑,它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長城就是從這里起步,宛若巨龍,穿戈壁過沙漠,翻山越嶺,蜿蜒東行直達遼東。長城第一墩北距關城7.5公里,墩臺矗立于討賴河邊近56米高的'懸崖之上,可謂:“天下第一險墩”。
明代,嘉峪關管轄著“腹里、沿邊、境外墩臺三十九座”。關內(nèi)墩臺林立,縱橫交織,相互了望,互通情報。長城第一墩,是關南最主要的一座墩臺,擔負著傳遞關南及祁連山諸口軍事信息的任務。設有塢、驛馬、驛駝、食宿、積薪等物,配備有一定數(shù)量的守兵。長城第一墩是嘉峪關軍事防務的重要據(jù)點,這里曾經(jīng)伴隨著雄偉壯觀的嘉峪關演繹過許多神奇的故事,詩曰:長城第一墩“清流討賴臨危壁,大嶺祁連斷戰(zhàn)氛。鎧甲冰河聞拆斗,旌旗旭日舞鵬鯤”。
長城第一墩景區(qū)自然景致壯觀,極目南眺,山峰終年潔白,襯映著藍色天空,更是清新如畫。景區(qū)面積3.22平方公里,包括長城第一墩、觀景平臺、地下谷服務區(qū)、討賴河滑索、天險吊橋、“醉臥沙場”雕塑群等游覽區(qū)。
懸壁長城是嘉峪關西長城的一部分,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jiān)筑,此段長城從關城東閘門邊的角墩起向北延伸至黑山山腰,全長7.5公里。山上長城750米,氣勢雄偉,垂若懸臂,有“西部八達嶺”之稱。
懸壁長城景區(qū)內(nèi)長城蜿蜒于黑山之巔,陡峭險峻,委曲回旋。張騫、霍去病、玄奘、馬可?波羅這些或是和平使者,或是開疆拓野的將軍,都曾在這里駐足?惕徲诤谏窖卤谥系墓糯窌皫r畫”是人類文明的印跡,蘊含的是一種永恒的古老與神奇。
嘉峪關景區(qū)導游詞15
尊敬各位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好:
歡迎各位嘉賓蒞臨明長城西端起點,因天下第一雄關而命名,被譽為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嘉峪關市檢查指導工作。我是,是嘉峪關市旅游局工作人員,非常榮幸能夠擔當此次工作。
首先,我向各位領導、嘉賓介紹嘉峪關市基本概況:嘉峪關市位于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它東連歷史文化名城酒泉市;西接我國最早的石油城玉門市;南望白雪皚皚的祁連山,與張掖地區(qū)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北通浩如煙海的巴丹吉林大沙漠,與金塔縣和內(nèi)蒙古額濟納旗相連。
嘉峪關市公路、鐵路、航空運輸四通八達,呈立體交通格局,是河西走廊的重要交通樞紐。國道312線高速公路縱貫全境。
嘉峪關火車站是新亞歐大陸橋上的一等客、貨運站和二等編組站,每天有46趟列車通過。嘉峪關機場作為亞歐航路備降機4E類機場,目前已開通北京、天津、上海、成都、西安等地航線,即將開通廣州、烏魯木齊航線,區(qū)域交通集散中心初步形成。
嘉峪關旅游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全國唯一的長城文化與絲路文化交匯的城市。關城文物景區(qū)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qū);懸壁長城號稱西部八達嶺,盤旋于黑山之上,氣勢雄偉,蔚為壯觀;石關峽景區(qū)是絲路文化的典型代表,張騫出使西域就從這里經(jīng)過;魏晉墓群具有地下畫廊之稱,周邊分布著2000多座墓葬群,出土的驛使圖是平郵政的標志;七一冰川終年積雪,距離市區(qū)116公里,是亞洲距離城市最近的冰川;嘉峪關夏季上升氣流優(yōu)良,是世界三大滑翔基地之一,舉辦過首屆國際滑翔賽。相繼建成的4A級東湖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紫軒葡萄酒莊園以及嘉峪關大劇院、多普勒氣象觀光塔、森林公園、長城博物館、城市博物館等一批人文景觀。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優(yōu)化旅游發(fā)展環(huán)境,挖掘提升文化內(nèi)涵,培育出
嘉峪關市已形成以冶金工業(yè)為主體,化工、電力、建材、機械、輕紡、食品為輔的工業(yè)體系。酒鋼集團公司已形成了以鋼鐵冶金工業(yè)為主體,冶金新材料、能源化工、裝備制造、食品釀造、建材工業(yè)為主導的多元工業(yè)體系。酒鋼(集團)公司已形成1000萬噸鐵、鋼、材綜合生產(chǎn)能力,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位居全國企業(yè)500強第155位。
嘉峪關市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富有西部情調(diào)、獨具大漠神韻的旅游紀念品頗受國內(nèi)外客商和旅游者的青睞,生產(chǎn)的旅游產(chǎn)品風雨雕、駝絨畫、夜光杯、嘉峪石硯產(chǎn)品等曾多次獲獎,在國內(nèi)外旅游市場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尤其是取材于大漠戈壁的天然沙漠風化奇石和野生干草、干花,經(jīng)人工精心選擇鑲制而成的大漠風雨雕系列產(chǎn)品,其造型逼真,構思新穎巧妙,賦予大漠風雨奇石人性化和不可復制性,是廣大游客的饋贈佳品,并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另外,嘉峪關市的風味小吃也是一絕,各地風味小吃盡匯于此,這里匯聚有四川、東北、江浙、陜西、新疆及省內(nèi)臨夏、蘭州等各地的平爾、回、朝鮮、漢等民族風味小吃30余種,頗受市民和旅游者的喜愛。
展望十二五,嘉峪關市發(fā)展的主要目標任務,就是要大力推進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改造升級,加快發(fā)展以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為重點的新興產(chǎn)業(yè),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加快發(fā)展社會事業(yè),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不斷擴大開放,推動經(jīng)濟社會跨越式發(fā)展,到十二五末把嘉峪關建成全國重要的現(xiàn)代工業(yè)城市、新能源示范城市、旅游商貿(mào)城市、科技創(chuàng)新型城市、生態(tài)園林和文體休閑宜居城市,全面實現(xiàn)小康社會奮斗目標。
【嘉峪關景區(qū)導游詞】相關文章:
嘉峪關景區(qū)導游詞5篇03-09
嘉峪關導游詞04-06
嘉峪關的導游詞07-20
介紹嘉峪關導游詞03-02
嘉峪關導游詞14篇05-09
嘉峪關導游詞15篇04-06
嘉峪關的導游詞6篇07-20
景區(qū)導游詞10-10
景區(qū)導游詞08-27